岐伯阴阳脉例_《阴证略例》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阴盛之极,故关闭而溲不得通也。《正理》曰∶关则不得溺。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枢》曰∶阴阳俱盛,不得相营,故曰关格,非止吐逆、不得溺而已也。海藏云∶岐伯阴阳二脉,王注为足经,却举《灵枢》手经,...

http://qihuangzhishu.com/871/4.htm

阴阳失调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失调现象,即导致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无论病变部位、病势趋向、病性寒热以及邪正虚实的消长等,均可用阴阳的偏盛偏衰来概括说明。《素问·生气通天》:“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阴阳应象大...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240.htm

标本阴阳_《汤液本草》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在内为本,各脏腑之经络在外为标,此脏腑经络之标本也。更,人身之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各有标本也。以病之,先受病为本,后传流病为标。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邪气滋甚,其病益畜。若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虽病有十数...

http://qihuangzhishu.com/245/16.htm

闻声须察阴阳_《医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肺肾将绝,金水不交,声音不能发自丹田,亦不能还至丹田,故声直而无回音耳!然亦有痰闭肺窍使然者,又当以辛润、清润开痰利窍,不可竟作不治。至喘促一证,尤当辨认。肺为气之统,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uan/713-9-1.html

气味阴阳_《中西汇通医经精义》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烧之即出.不知彼所谓养气.即中国所谓阴气.中国以冰养果羹.即取其纯阴不化.水银等纯阴.故多养气.轻气能发火.是轻气即中国所谓阳气.然则西医言轻养.何如中国言阴阳.为得其实也.使气味形性.不兼之.则一物之功用不全.且西人试验.岂古人尝药未试...

http://qihuangzhishu.com/767/33.htm

阴阳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故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这是他在临床上偏重滋阴法的理论根据。阳化气,阴成形见《素问、阴阳应象大》。化气与成形,是物质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2-1.html

阴阳二气关系养生_【中医宝典】

...相对的,是用来解释自然界现象和人体组织时的一种归类方法,不能绝对化,更不能生拉硬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一元论;阴阳学说是二元论,讲的是一对一的双边关系。中医调理、治病、养生其实就是从关系出发,调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关系。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372.html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译文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786.html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译文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阴是...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786.html

天地阴阳 以顺适为美_【中医宝典】

...》说:“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所谓“治”,就是治身养生。一是要顺应四时昼夜阴阳消长的特点,即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为原则,如《素问·四气调神大》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二是因地制宜,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摄养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355.html

共找到91,1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