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之望、、问、切四_【中医宝典】

...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精通望、、问、切四,尤以望诊和切脉着称。医圣张仲景对其十分尊崇和赞誉。 扁鹊曾望诊齐桓公的面色,认为他有,不治将深,但他不听劝告,拒绝医治,不久抱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65.html

大小肠脉部位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正是大肠与小肠。仲景《伤寒论》谓“阳明之为,胃家实是也。”主证为燥屎内结,法用攻下。据证据法,皆是肠肠治,而非胃病胃治也。书中明言“有燥屎在胃中”,实为“有燥屎在肠中”,此属常识,已不须之矣。综上所述,大肠在右关,小肠定于左关,自...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shinianlinzhengjingyanji510/144-6-7.html

正确认识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专门论脉的就有《脉要精微论》、《三部九候论篇》、《玉机真脏论》等六个篇章。《难经》论脉者占四分之一多,确立寸口脉法并为后世所宗。医圣张仲景更是将脉置于首要位置,每卷皆名“某某脉证并治”,即依据脉之变化来确定证。证即疾病某一阶段的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75.html

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不少的业内人士在私下里道出来。试问,古代众医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村落,不会诊脉,何以立足?而且纵观大医临证,每于疑惑不前之时,诊脉以吉凶。 坦白地说,中医不靠脉,只依靠望、、问谁能认得清,认得准老百姓的疾病,长此以往人们还敢相信中医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李堪印:疗骨伤当位与辨证结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就是把四(望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361.html

_四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后者凭嗅觉分辨病人病体散发的及其排泄物的气味。作为四中的一个方面。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wenzhen-1399.html

如何看待切诊居于四之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望,,问,切,神,圣,工,巧便流传下来。这样把切诊摆至最后,即四之末,但是并不等于说,切诊不重要。如上所述,四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是一个整体。 《灵枢·邪气脏腑形》篇说:“见其色,知其,命日明;按其脉,如其,命日神;问其,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8.html

与潜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应尽早予以病名,但至今仍然以证代名。五是有些病名怪诞和古奥涩滞,不易被社会所接受,如“解痺”、“交肠”等,这些都是导致重证轻的根源。第二节 重证轻影响潜的揭示一、辨证代替不了病证,是疾病的阶段病理反映,是通过四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4-7.html

总论_《内经博议》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胃气.以及五脏四时.胃气者.其力.五脏者.其神.四时者.其顺.何谓力.胃之在三阳搏而勿浮.在三阴搏而勿沉.其为洪圆有力.而阴阳两和.是平胃脉也.四至而闰以太息为五至.于何有.此谓有力.若胃气衰耗.则必先见不搏而浮沉矣.何谓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jingboyi/726-7-2.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舌主要察看“舌苔”和“舌质”两方面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作为辨别病变的性质、邪的浅深和病情的虚实等的依据。 【舌】 望诊内容之一。主要察看“舌苔”和“舌质”两方面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作为辨别病变的性质、邪的浅深和病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92.html

共找到185,2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