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至数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六寸。乃合一至一寸也。呼吸脉行丈尺,见经络类二十六。)常以不病调病患,医不病,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为法。(不病者其息匀,病者其息乱。医者不病,故能为病患平息以调者,以其息匀也。是为调之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脉为血气道路...

http://qihuangzhishu.com/481/55.htm

石仰山_四中以问诊为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望、问、、切四,望、、切可以由医生本人潜心观察、仔细检查可得,但问诊必须病人的配合。一般治病用药首先识病,要识病必先获取证的信息。故诊病时首先要细问病情,知病来、病演变、病现状,方可知病起始。疾病过程,病深浅。以及病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yangshan/595-6-4.html

合参的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人。自古至今,感叹庸医杀人者,又岂少耶! 3、四合参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西合参,是完成认识的需要。诊断一个病或证,是一个认识过程,证或病是属于概念,它已不是感知,而上升到理论性认识。望、、问、切取得的诊断资料,是感性的、片面的材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4.html

《四抉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诊断学专着。八卷。清·林之翰撰于1723年。作者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此书。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五官、口齿、爪甲、舌、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等的辨识;以听取患者的气息为主,察悉其元气盛衰及病痛所在;问诊以阐析张介宾“...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3.htm

要领察独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邪论。善于察独者,必须具有真知灼见。为此,张景岳又将脉独变,推广为医有独见,其曰:“既无独见,焉得确真?故命宝全形论日:众脉不见,众凶弗,外内相得,无以形先。是察病秘旨,必知此义,方可言外有独。”这是在强调神的重要作用,而《脉理求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1.html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望诊、、问诊和切诊等四种诊病方法的合称。四必须结合连用,互相参证,才能全面了解病情,为辨证和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153.htm

家枢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诊脉道 脉阴阳类成 妇人脉法 小儿脉 家宗法 附录 诸脉条辨 持脉总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shuyao5305/index.html

阴证和阳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三)阴证和阳证的鉴别阴证和阳证的鉴别,按四对照如下:1。 阴证①望诊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② 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③问诊 大便气腥臭,饮食减少,口中无味,不烦不渴,或喜...

http://qihuangzhishu.com/92/52.htm

小儿脉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在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说起学切脉,老师们在讲课时必定要把《内经》中的“神乎神,耳不,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以及王叔和《家枢要》中指出:“大抵提纲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也。”由此六脉切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共找到423,2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