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中医学中的的概念是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所谓,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是指证候,即疾病发展过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4-0.html

乔仰先_乔仰先老中医治再障经验简介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密切。因如肾精不足,则血液生化乏源;脾肾虚衰,则血液统摄无权,均可导致血液亏耗,出现再障。一、辨标本虚实,审因论治再障的治疗,应以辨证为先导。再障治疗一般以温补脾肾,调益气血为主法。但临床上常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有贫血、出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aoyangxian/477-6-6.html

三七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常用药物,著名成药云南白药中即含有本品。【方剂举例】化血丹(《衷中参西录》)三七、花蕊石、血余。治吐血、衄血、便血。 目录 《本草便读》三七 《药性切三七 《中药学》三七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本草便读》三七 (一名山漆...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cansanqi.html

姜春华_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 西医喜欢寻找有效方药与药物,希望能找到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有效方药,因此,努力于为病寻药。中医则强调辨证论治,辨证的方法而不喜欢一病一方。先生认为,两者不能偏废。先生指出。医生看病先要识病,这就要认识掌握疾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539-3-2.html

【诊余漫谈】中医治疗乙肝应辨证用药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即所谓中药西,其结果是大量抗乙肝药而乙肝不愈,有甚者,因误治反使病情加重,或生他变。所以论治贵乎辨,而又不囿于病毒和化验数据,立法基于证,有是症是药,在辨证相符掌握药物性味、功效、特性的前提下,方可使用,反之,不区别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78.html

中药急救三宝_急救常识_急救常识_【中医宝典】

...至宝丹的古方原先不仅有麝香、犀角、琥珀等昂贵药材,还需要金银箔各50片,这是为了加强药方中琥珀、朱砂的镇惊安神之效。如今,至宝丹中的犀角也已改成了水牛角浓缩粉,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是局方至宝散。 三宝主治热病昏迷 中医温病学是急性热性病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48.html

乙肝何时中药_【中医宝典】

...一、症状阳显时,辨证中药  肝区不适,气郁不舒。表现为肝区或两胁下不舒服,或胀满,或隐隐作痛,并伴有心情不愉快、容易发怒、心烦、急躁等。可以苦参素等等,都未见疗效,甚至药后肝功能持续异常,出现黄疸,或转氨酶、胆红素、肝纤谱等指标持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42.html

辨证分型不容否定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 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 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581.html

八纲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agangbianzheng-1.html

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是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如果说到自身临床的感悟,那就是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 一、临患认真辨证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辨证施治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特点之一,而临床如何辨证?怎样把辨证和施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887.html

共找到460,0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