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辨病的异质性与重要性,临证注重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治随证转。以病为纲,即强调现代医学的“病”不同于传统中医学辨证的异质性与重要性,临证注重病同则治同,病异则治异,治随病转。病证结合模式的现代临床运用有以下几种:①病证结合,双重...
...,口舌干燥,咽干咽痛,口苦口干。伸舌居中,舌苔白腻,脉弦细。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汤证。处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1剂,...
...未能明确诊断。诊见左侧胁腹部时痛,每日发作数次,疼痛部位固定,呈隐痛或刺痛。纳食尚可,口干,不喜多饮,大便日1~2行。舌苔白稍厚,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大黄附子汤合桂枝茯苓丸证。处方:生大黄5克,制附子10克,细辛10克,...
...治规律的揭示。 教科书,是对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知识的基本概括,而辨证分型作为中医临床教科书的基本框架,表达的是疾病辨治的基本方略,体现的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模式。 有利于把握疾病证治规律 认识疾病并掌握疾病的辨治,就要对疾病的证治规律有...
...病人不知道什么是主症,医者多费心思,尽量找出主症与主因。 辨证之性,注意兼症 辨证,既要辨病位,又要辨病性。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辨疾病的寒热虚实。而辨证之性,主要是辨兼症之性质。如胃脘痛者,病位在胃,其兼症中喜温为寒,喜按为虚,合而辨...
...每日2~3次,饮食不慎易腹泻。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桂枝龙骨牡蛎汤合二加龙骨汤加金樱子、韭菜子、苍术证。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白薇12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同煎)各15克,制附子(同煎)10克...
...论《灵》、《素》诸书,辨脉辨证,多非世间语。余益奇之。数共晨夕,遂尽闻绪论,阅五月别去。训铎曰∶今而后君可出而着书矣。铎退而记忆,合以所试方,日书数则,久乃成帙。夫医道之难也,不辨脉罔识脉之微,不辨证罔识证之变。今世人习诊者亦甚多矣,...
...多,夜尿3~4次。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3年前曾行“肝移植手术”。舌苔厚腻,脉沉弦滑。辨六经属太阴、太阳合病,辨方证属半夏厚朴汤加桔梗、杏仁、炙枇杷叶、生薏苡仁方证。处方: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苏子10克,茯苓...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思辨”,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中医学无法离开“思辨”。追求实证,我们可能做到“十人一方”;接纳思辨,我们只能是“十人十方”。 ●辨病机也属于辨方证的路径之一。如果把辨方证只...
...》中找到了答案。 学习方剂最为关键的是掌握其临床运用指征,即“方证”。方证不完全等同于教科书中列举的方剂功效主治,因此学习方剂也应采取从源及流的学习方法,“源”即是方剂的源头,即是制方者本人对该方剂的认识、心法,“流”即是后世诸多医家对该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