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为六个纵行区。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腹部、会阴部。主治病症:前额痛、目赤痛、鼻塞、流涎、咽喉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痛经、白带、遗尿等。2区:...
...【方歌】穿踝疽由脾湿寒,里发串外踝骨间,有头属阳阴闷肿,溃出清水废疾缠。【注】此证由脾经湿寒下注,血涩气阻而成。先从里踝骨发起,串及外踝,致令里外通肿,以有头为阳,易破;若惟闷肿无头为阴,难溃。其证初起寒热往来,有红晕兼有热也,宜服荆防...
...。上内踝前廉。汪注∶胫两旁内外曰“踝”。按《字汇》“踝”字,华上声。俗有从其便者,即从旁读作果音,谚云脚果骨,当即此字;孤拐骨亦即此也。汪注以踝为核骨,而以胫两旁为踝。夫胫者,膝以下至足之总名,俗名小腿者是也,与俗名大腿之股相配,是四肢中分...
...𩛥:设饪也。从丮从食,才声。读若载。 1878、丮部:𢀜:袌也。从丮工声。 1879、丮部:谻:相踦之也。从丮𧮫声。 1880、丮部:𢦚:击踝也。从丮从戈。读若踝。 1881、丮部:𠩀:拖持也。从反丮。阙。 ...
...z神经根功能改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症状,表现为足跖屈无力和踝反射减弱。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
...水肿系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当皮下组织间隙中有过多体液积聚时,皮肤苍白、肿胀、皱纹变浅,局部温度较低,弹性差,用手指按压局部...
...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面由前向后划为六个纵行区。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腹部、会阴部。主治病症:前额痛、目赤痛、鼻塞、流涎、咽喉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痛经、白带、遗尿等。2区:...
...①脚腕两旁凸起的部分,外侧者称外踝,内侧者称内踝。《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灵枢·经筋》:...
...经外穴名。见《千金要方》。亦称内、外踝穴。《备急灸法》定位在“足两踝尖”。在内者称内踝尖(亦名吕细、踝尖),在外者称外踝尖。主治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