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医学》讲的“临证察机,使药要和”,可简称为“察机药和”。察机实际上就是求本,“察机药和”就是治病求本。机是病机,病是疾病,那么机呢?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机就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关键要素。现在政要所在的地方为什么又称机关呢?当地要...
...5剂,药后病愈。 按:本案特点:一、中年妇女,二、咳嗽无痰,三、咳嗽伴遗尿。笔者临证所见,一般中老年妇女长期咳嗽多伴见遗尿,不过由于患者羞于启齿,医家若不追问,则易疏忽。对于此种咳嗽,可按《内经》膀胱咳治疗,方用五苓散加减。五苓散出自《...
...冯世纶教授等以注解方式再版,为研究经方提供了宝贵资料,功莫大焉。 杨绍伊先生民国时期行医于沪上,精通考据训诂之学。以其深厚文字功底考证了《伤寒论》原序的真伪,即以“的是建安”、“均属晋音”,用“滴血验之”的方法,证实“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流黄涕。患者并无“咳呕胆汁”等《内经》所言典型胆咳症状,为何仍按胆咳治疗?《金匮要略》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患儿发热,右上腹疼痛,显系胆府郁热,故选方大柴胡汤加减。患儿咳嗽,鼻流黄涕,属“鼻渊”范畴。《素问·...
...实证。以上仅略举数例,而临证之际,疑似之证未可胜道。故李士材喟然感叹曰:“诸凡疑似之症,不可更仆数。”而林珮琴于《类证治裁》自序中亦曰:“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且于一症,错综疑似。”因而抉别真伪、辨析疑似又为辨证不可缺之重大...
...至谬之千里。葛根15g 黄芩6g 黄连4.5g 甘草6g 一剂药后麻疹遍出,泄泻止。嗣后,发热渐减,疹亦如期以退。按:本案麻疹旬日不得透发而泄泻者,皆因屡屡降温,冰伏其邪,不能外达,而假肠道出也。故凡临证,首须知犯何逆。因势利导,随证治之,...
...董某,男,53岁,泡池人,1995年5月13日初诊。同房后见血精已逾三月,摸左侧睾丸微有疼痛,不摸不觉痛也。因纳便正常,起居工作均无不适,故未介意。近每临晨,阳强不倒。尿后有淡血渗溢,始就诊于解放军某医院,尿检:红细胞++,白细胞+,B超...
...书名。四卷,分26门。清·王泰林编,方耕霞整理。刊于1897年。本书收选王旭高多年来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内外妇儿各科临证医案。充分反映出王氏的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
...书名。四卷,分26门。清·王泰林编,方耕霞整理。刊于1897年。本书收选王旭高多年来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内外妇儿各科临证医案。充分反映出王氏的临证水平及学术特点。其中连续复诊医案颇多,可以前后推究,看出药效与病情的转变。案后附方氏所加按语,每...
...当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辨病论治,才能免于本末倒置。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整体观念对诊疗疾病的指导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等利用整体观念指导临床的记载,但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证过程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