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看中医发展方向_【中医宝典】

...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中医理论中所谓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应用,就是演绎推理;所谓“比取象”,就是类比推理。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思想认为,人体与大自然是相关联、相适应的,而且人体与大自然在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方面也是相一致的。基于此种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0.html

三焦辨证及其传变_【中医宝典】

...一般阴虚证基础上又见火旺为特征;本证有温热之邪侵袭及阴亏的特征。 病位辨证角度看,下焦病证还当包括其他病证。如湿热下注下焦可表现为身热,少腹痞满,大便不通或小便不利,舌红苔腻,脉数等。下焦蓄血证可表现为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等。 三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3.html

柴胡_《本草新》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经主气.)胎前产后诸热.小儿痘.能散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连翘血热、柴胡治气热、为小异.)阴虚火炎气升者.禁用.产江南古城山.名齐界面者佳.(定远县出者亦好.)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用.凡中及下降用梢.有汗咳者.蜜水拌炒.前...

http://qihuangzhishu.com/634/23.htm

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探究《内经》,曾对其有所研究。本文张元素的学术角度去阐发此理论,望能从中总结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论方证对应中之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柯琴《伤寒论》原文中发现有太阳、桂枝柴胡等词,所以采用篇以名,因类聚,方随附之体例重新编排,“将仲景书校正而注疏之,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俾仲景之精微奥妙,跃然心目之间”,并认为“虽非仲景编次,或不失仲景心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254.html

论中医药学理论真髓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观点实在缺乏说服力。 中医药学重视无形态的运动规律是具有超前性的认识论。中医学的真气学说是其理论的精髓。认识气的运动规律可以捕捉生命的序参量,通过对序参量的影响可以决定生命的走向(《中医的现在与未来》第五章)。军事家认为信息可以决定整个战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46.html

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_【中医宝典】

...互有交叉,因此可依据微观指标改变对原有的证候体系进行多角度重新分类,以辅助或代替原有分类。 经验表象而言中医候与西医病之间似有明显区别,但多年来对此之证实性理论研究并未给二者建立具有本质性差异的定义。这反面推动了对、病的统一认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08.html

亚健康的中医研究_【中医宝典】

...系统辨证论治。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詹红生教授在教学、研究及临床中,对于如何思辨亚健康有其独到的见解。 詹红生教授说:“诚然,用几个基本型或候来概括亚健康状态,对于应用中医药方法干预亚健康是十分方便的。但是,亚健康状态者各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75.html

:中医独特的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何谓少?张介宾《经·论治》说:“少谓一同而二异,多谓二同而一异,必观其事之轻重而为之增损。”总之,反的应用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中医哲学有深刻的领悟,对中医临床有足够的经验。 应加强对反治法的研究 目前西医理论处于主导地位,抗生素得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564.html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的思考_【中医宝典】

...另一方面,津液还通过三焦通路布散、运行。 三、气血津液与活血化瘀研究 1.气血相关研究活血化瘀 中医气血理论的现代研究既往更多的偏重于对“血”特别是血瘀的研究,中西医学取得了较多的一致。由于中西医学对“气”的概念认识差异较大,研究也明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76.html

共找到348,7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