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须候四时脉.四十五〔动为一息〕(日三气毕).难经曰.脉不满五十动一止.一脏无气.脉诀生死歌云.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病.正本难经.今此乃曰四十五动为一息.及六部脉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内经.谬于名数.今于后六歌.皆当改作五十...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地乎。前贤知之,发为振聩之论:“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此李时珍之说也。“古人以切居望闻问之末,则于望闻问之际,已得其病情矣。不过再诊其脉,看病应与不应也……,以脉参病,意盖如此,曷以诊脉知病为贵乎。”此...
...诊按.生死吉凶.子了指下矣.庶神而明乎.愚按先哲有云∶余念古良医治疾.未有不先诊脉.自轩岐已然.辨人鬼.别男女.特其粗尔.微茫呼吸之间.而生死系焉.如济北才人.颜色不变.而在死法中.其脉病也.吁、是固神于脉矣.然脉特四诊之一也.独恨近代传授...
...春得秋脉定知死.死在庚辛申酉里.夏得冬脉亦如然.还于壬癸为期尔.严冬诊得四季脉.戊己辰戌还是厄.秋得夏脉亦同前.为缘丙丁相刑克.季月季夏得春脉.克在甲寅应病极.直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鬼贼.内经难经并以天干五行论克贼.脉诀又以地支并论....
...杂病论卷第一 平脉法(上)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盛。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
...守之以正条.用之以活法.方为尽善.此歌其能尽乎.予又病世之医者.往往以活人书自足.不复祖之仲景之论.况南阳失仲景之旨者有之.不特宋氏所讥.况伤寒为大病.生死在五六日间.可不尽心乎....
...其意以为涩滞疾驶并行.方可言不调.反以焱疾为非.是不知脉涩则不疾.脉疾则不涩.其不调者.以焱疾也.产后失血多.五脏虚.故以缓滑沉微不绝为脉应病.涩为少血亦应病之脉.惟焱疾不调匀.则脉形之速.焱浮于上.故云死.一字之差.生死顿异....
...?各有什么特点?主病是什么?”要求我们当场回答。好在当年我们学习还算用功,能够比较顺利地把二十八脉写出来。写完之后,老师说:“这就好,如果你不知道二十八脉,临床诊脉就只能瞎猜。”接着,要求我们学习脉诊,先从持枕学起,平息、定关、布指、...
...专心一意的定力是获得慧悟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脉诊必须三部合参、脉证合参 临床工作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每看一个病人,都有一个独立思考再创造过程,其功力大异其趣。 举寸部脉微为例:一妪寸部脉微,诊为中气下陷,以其关尺微细,其病为胃下垂。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