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前诀以四十五动为准.而此诀又以五十动为准者.何也盖前诀以左右手各部中.见其有止.即于止之数.准洪范五九之数.以断死生.即洁古论中所谓相胜者死也.此诀以脉之大概言.但取五脏之气.全与不全.以定死生.故用大衍之...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脉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脉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诊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脉 人迎气口 脉分四时六...
...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奇,异也。恒,常也。六十首,即禁服篇所谓通于九针六十篇之义,今失其传矣。诊合微之事者,参诸诊之法而合其精微也。追阴阳之变者,求阴阳盛衰之变也。章,明也。五中,五脏也。五度,即前十度也。...
...出,脾病而脐突、唇反,此则五脏之气绝也。绝者无复生之理,脱遇岐、扁亦未如之何。虽然,病亦有虚实之证不同耳。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曰五实;脉细、皮寒、气少、前后泄利、饮食不进曰五虚。诸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阴出乘...
...若使诊心而见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是为心死;诊肺而见如物浮水,如风吹毛,是为肺死;诊肝而见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是为肝死;诊脾而见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是为脾死;诊肾而见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是为肾死;与诊命门而见鱼翔虾游...
...是其义也。余脏仿此。此章之义,徐氏随文衍释,尚得真诠,但于“虚实”二字,未见分晓,遂令后人致凝耳!尤氏、黄氏径将中段删去,其言曰∶五脏之病,实者传人,而虚者不传。是未明虚实之义者也。夫实者传人,此事理之常,不待上工而知也。虚者亦能传人,此事...
...水肿、黄疸等疾病都存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但是咳微的表与痢疾的表决然不同;水肿的里,与黄疸的里亦决非相同,治法各异,因此辨证就是利用疾病的具体条件,和病程中形成的具体表现的内在规律和现阶段的特殊性,予以具体解决。舌诊和脉诊一般不能直接...
...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末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随证参。[注]儿科一道,自古为难,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谬,气血末充者,气血尚未...
...痛否,以辨脏腑之虚实,沉积之何如。" 叩击法有直接叩击法和间接叩击法两种。 按诊时应注意:1、必须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2、医生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3、注意争取病人的...
...《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膻中,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 遍诊法 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