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非书辨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丹溪谓《金匮》为之书,以示别于《伤寒论》似也。抑知《金匮》即伤寒中杂,非一切杂乎!夫痉、湿、 、奔豚气、宿食、呕吐、哕、下利之为寒类,仲景有明文;百合、狐惑、阴阳毒之属寒科,《千金》有成例;疟、痈、咳、心痛、腹满、寒疝、积聚...

http://qihuangzhishu.com/769/124.htm

《内外伤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木香见丸 三棱消积丸 备急大黄丸 神应丸 益胃散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分而治之 酒客 葛花解酲汤 除湿散 五苓散 临制方 随时用药 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 瓜蒂散 重明木郁则达之之理 ...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waishangbian5702/index.html

暗紫舌淡黄水滑苔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暗紫舌淡黄水滑苔主:外感寒湿,水气上溢;中焦阳虚,痰热瘀阻;素有瘀血,酒客湿聚。 舌苔 暗紫舌淡黄水滑苔 形象 舌紫暗带灰。苔薄白水滑,根部淡黄。 主 外感寒湿,水气上溢;中焦阳虚,痰热瘀阻;素有瘀血,酒客湿聚。 病例 痰湿凝滞,血瘀...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660.html

治法折衷说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古总为《伤寒杂》(杂或为卒,卒即杂之剥文,勿作伤寒为仓卒之解),《外台》总称为《伤寒论》(详泉《金匮方论注·序注》),是所谓《伤寒杂》者,为伤寒中之杂说,非为一切杂说(下另有)。徒恃此书...

http://qihuangzhishu.com/769/64.htm

膏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过剩,这部分精微物质无法正常利用,堆积体内,可导致各种病变。如《素问·生气通天》:“高梁之变,足生大疔。”《素问·通评虚实》:“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素问·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596.html

治时常变须会通论_《时》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有或笑或痉,撮空理线,舌苔黄刺,或转焦黑之变。然而亦非一定之变也,须知春温亦有湿温之变证,湿温亦有春温之变证,中不能印定,须活法而通治之。此又不特春温、湿温可以会通,而暑温、冬温,以及诸,皆有等证之变,悉可以通治之。又如诸,见有舌绛...

http://qihuangzhishu.com/710/118.htm

张仲景与《伤寒杂》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因此也就促进了医学家们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在从事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其中最具价值的要推医学家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 张仲景生平的历史考证 张仲景,名机,南阳(相当现在河南省西南部一带)人,汉灵帝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篇第四十六_《素问》

...故人不能悬其也。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主安在?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388.html

秋燥_《时》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燥肾燥,血枯虚燥,皆属内伤之,兹不立论。或问曰∶先生遵喻氏《秋燥》中秋不遽燥,燥气行于秋分以后之说,殊未见《医醇KT 义》中,之最详,又明出喻氏之谬,既谓燥气行于秋分以后,而秋分以前四十五日,全不关于秋燥矣,故云初秋尚热,则燥而热,...

http://qihuangzhishu.com/710/97.htm

伤寒合_《伤寒六书》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又三阳互相合,皆自下利,仲景太阳阳明合,则主于葛根汤;太阳少阳合,主以黄芩汤;少阳阳明合,主以承气汤。至于太阳少阳并,其证头项强痛,目眩,如结胸,心下痞硬,当刺大椎、肺俞、肝俞,不可汗下。太阳阳明并,已见上。但三阳合,...

http://qihuangzhishu.com/700/19.htm

共找到183,7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