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如何急救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一、主因 是破伤风杆菌经过伤口侵入人体后,产生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是种特异性。 二、判断 1.有外伤史,曾有过创伤感染史,哪怕是一点点小创口或创口已愈合,以及分娩、、手术、接产等消毒不严等都可致病。 2.初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07.html

破伤风的早期发现法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说,对于破伤风患者,抢救的关键是及早发现。 破伤风患者常有外伤史,特别是有被铁锈或粪土等污染的伤口存在。它一般在伤口1~2周开始发病。此病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386.html

破伤风_《外科正宗》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破伤风,因皮肉损破,复被外风袭入经络,渐传入里,其患寒热交作,口噤切牙,角弓反张,口吐涎沫;入阴则身凉自汗,伤处反为平陷如故,其毒内收矣。当用万灵丹发汗,令风邪反出,次以玉真散患上贴之,得脓为效。如汗后前不退,伤处不高,渐醒渐昏,时发时...

http://qihuangzhishu.com/647/63.htm

耳源性破伤风_耳源性破伤风的原因、耳源性破伤风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耳源性破伤风:常见于慢性中耳炎感染,或外耳道受伤感染。是一种特殊类型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是伤口中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并产生外毒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性功能改变的疾病。...

http://jb39.com/zhengzhuang/ErYuanXingPoShangFeng340911.htm

破伤风预防_破伤风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1.主动免疫 我国早已将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为三联疫苗列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对象为3~5月龄幼儿,第1年皮下注射0.25ml,0.5ml和0.5ml共3次,间隔4周。第2年皮下注射0.5ml 1次,并在1岁半至2岁再...

http://jb39.com/jibing-yufang/PoShangFeng264743.htm

与土壤接触 警惕破伤风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2.html

预防破伤风:正确处理伤口是关键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病人急匆匆跑到医院说:“医生,我受伤了,快给我打支预防的针。”其实这是人们防病观念中的一个误区。其实预防破伤风不仅限于打针,处理伤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芽孢厌氧菌,平时存在于人畜的肠道中,可随粪便排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33.html

不可妄用再造丸_《知医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三条 附录龚赵氏常服调理方)中之症,多由肝虚生风,所谓内风,非外风也。间有外风引动内风者,然所见甚少。大抵风自内生也,故景岳直谓之非风。其曰∶凡非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四肢无力,掉摇拘挛之属,皆筋骨之病也。肝主筋,肾主骨,肝藏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14-0.html

破伤风门主_《疡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朱丹溪曰∶破伤风证多死,最急证也。始因出血过多,或风从疮口而入,或疮早闭合,瘀血停滞于内,血受病而属阴,始虽在表,随易传脏,故此风所伤,必多难治。其证身热自汗,口噤搐搦,势急非常药可治,非全蝎不开,兼以防风风药。冯鲁瞻曰∶凡破伤风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41-5.html

儿童慎打“破伤风”抗毒素_普外科破伤风_【中医宝典】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因此外伤发生率相当高,为了预防的发生,就诊时家长常要求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即tat。 tat是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tat虽然有预防破伤风发生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425.html

共找到171,8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