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病:桶状胸为素有伏饮积痰,以致肺气耗散,或伤及肾气,肾不纳气而虚喘。舟状腹见于胃肠干瘪,为脏腑精气衰败之恶候。西医称恶液质,为严重营养不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 病例: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大肠在下,当候于左尺,以金从水也。正合母隐子胎之义。三焦虽当候于上中下,然灵枢本藏篇曰∶肾合三焦膀胱。今肾脉候于两尺,是三焦亦当候于尺。且三焦为五脏六腑之总司,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故灵枢论疾诊尺篇,独取尺脉以定人之病形,其义盖亦在此。但膀胱...
...呕吐者,皆由脾胃虚弱,受于风邪所为也。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则呕而吐。其状∶长大息,心里澹澹然,或烦满而大便难,或溏泄,并其候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云∶八月勿食姜,一云被霜瓜,向冬发...
...中风伤寒之状,阳浮而阴弱。阳浮热自发,阴弱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吸吸发热,鼻鸣干呕,此其候也。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其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常,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即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齐颈...
...百药煎泡汤冷含咽,或缩砂嚼敷通用。 论眼目诸证候 眼目昏暗,视物不明,不肿不痛不赤,亦无翳膜,此内障证候也。或见黑花,或有冷泪者,是脾肾俱虚,不可便服凉药,只可与明眼地黄丸、菊睛丸、驻景丸、还睛丸、绵鸠丸、决明丸。寻常肝有风热,眼痒涩,昏暗...
...改变,分泌道的发生逐渐停止,淀粉粒含量逐渐下降,而人参皂苷的含量且逐渐增加,从而有机地将显微特征、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联系起来,有助于通过性状特征初步评价中药质量。 这些现代研究结果有助于诠释中药“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 新的课题 新的挑战 ...
...偃仰向背 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 阴阳相应 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鳞羽参差 谓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 峰峦起伏 谓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 真草偏枯 谓两字成三字,...
...,皆不治之证也。大凡此证以小者为对口,大者为脑疽,俗即云落头疽也。由感于六淫之邪而发者,为顺为阳;伤于七情而发者,为逆为阴。余疽仿此。(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候脱腐,四候生肌)以上论中,自阴证起,及三陷变局,不录方药...
...作者:熊笏 朝代:清·嘉庆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序 论脏象 论经络次序 论经络浅深 论奇经八脉 论总 论宗气 论营气 论卫气 论脉诀 论病因 论中风 论八风 论轻重 论寒热 论证候 论风脉 论治法 论药饵 附案 ...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夫诊候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未乱,精取其脉,知其逆顺,非其时不用也。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