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堵塞的速度、程度和范围。小分支堵塞可能无任何症状或体征,而肾动脉主干及其大分支堵塞却常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1.急性肾梗死的表现 病人可突然出现剧烈的腰痛、腹痛、背痛,可类似于肾绞痛,向大腿放射,...
...聚集,同时还释出血小板第Ⅲ、第Ⅳ因子,参与内源系统凝血并有抗肝素作用。肝素还具有抗血管内皮合成前列环素(PGI2)作用、小剂量肝素可阻断蛋白C的激活,均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此外,肝素不纯也是一种可能因素。目前观察的结果,从猪制备的...
...的纤维结缔组织上(电子显微镜照片)(采自Anderson)血小板粘集堆的形成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嗣后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组成、形态、大小都取决于血栓发生的部位和局部血流速度(图3-4)。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成堆,使局部血流形成漩涡...
...血小板发生释放反应的功能。在凝血因子Ⅻ(内途径)和Ⅶ(外途径)分别被胶原和组织因子所激活、凝血反应的产物凝血酶形成后,凝血酶、ADP、血栓素A2共同使血小板粘集堆成为持久性。血栓形成是以在胶原暴露的局部形成持久性血小板粘集堆开始的,因此血栓...
...塑料管(盛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测量静脉压,正常压力一般为12.7kPa(130cmH20),作踝关节伸屈活动时,腓肠肌收缩,压力明显下降,一般可降至5.9kPa(60cmH20),停止活动后压力回升,回升时间超过20s。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血液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纤维蛋白...
...静脉血栓可发生迁徙性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累及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其属支,多发生于静脉曲张的基础上。主要特征是血栓形成部位疼痛,外表可见浅静脉有一发红、低热的索状物,有触痛,周围红肿。其栓子不易脱落,一般不会引起肺动脉栓塞。另外,迁徙性浅...
...间接对光反应消失者甚少,同时全身症状亦较轻。2.眶内肿瘤:眶内肿瘤继发感染时,与海绵窦血栓形成相似,但此种感染症状常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后,可根据病史加以鉴别。(四)预防1.注意面部卫生,纠正挖鼻孔、拔鼻毛等不良习惯。2.当鼻、唇、颊部发生疖肿...
...用肝素以防肠管出血而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这类病人术后宜较长时间应用华法林(warfarin)以减少再次发生栓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预后较差,病死率在85%左右,栓塞病人为75%~80%,而血栓形成病人为96%~100%。积极的放射介入与...
...在促凝因素的作用和触发辅助因子的参与下,能引起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聚,绞绕成团形成微血栓而阻塞微血管。凝聚的血小板又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酶,进一步促进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沉积,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纤维蛋白若沉积在红细胞表面,在循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