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本病分原发性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两种,无原发病的血小板增多伴出血现象,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上在某些生理状态(如运动后)以及不同类型的急、慢性疾病时,均有可能使血小板数升至400×109/L以上,称继发性(...
...(安络血)、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巴曲酶(立止血)等。出血严重时可输新鲜血。应在采血后6h内输入为宜,可保持80%~90%的血小板活力,而采血后24h者,其活力明显下降,一般不宜采用。 (2)糖皮质激素为治疗ITP的主要药物,可选泼尼松或...
...(一)治疗 一般在感染控制后约1个月,血小板数目可以恢复正常,但是,若为骨髓再生低下或障碍,则可伴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可持续减少。 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控制感染,在血小板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可输注血小板悬液。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改善...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基本缺陷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V-ⅠX复合物的缺陷。引起本病出血症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与vWF相互作用异常、血小板与凝血酶相互作用异常、血小板凝血活性异常。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不明,但本病出血...
...1、由于本病血小板减少是继发性的,所以治疗原发病很关键,常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血小板计数得到相应的改善。 2、本病的病因错综复杂,可由中毒、药物过敏、感染、自身免疫、血脂异常、遗传因素等,帮西医尚无特殊疗法,早期应用中医疗法实属必要。...
...计数,如果发生白细胞<2.0×109/L,需及时减量或停药。 (2) 干扰素(α-2b干扰素),300万U,每周3次,皮注,治疗时间>3个月。对于控制血小板数量,预防疾病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疾病的稳定期。 (3)可持续小量应用...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出血及血小板过低宜住院治疗,注意预防感染、外伤,忌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可适当使用止血药,如月经经期过长的女孩可使用甲孕酮类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能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降低毛细血管...
...发生率低于出血,常见肢体血管栓塞,引起手足麻木、疼痛,甚至坏疸,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肺、脑、肾也可发生栓塞。 本病病因尚不明。血小板增多可能由于干细胞异常,导致持续性巨核细胞的增殖,因而血小板过度增生,加上过多的血小板从脾和肺脏储存...
...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 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皮肤,粘膜瘀点和瘀斑;血小板计数常低于5万/立方毫米,且有形态异常;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块回缩不良,凝血时间正常,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有质和量的变化。此外,特殊检查有血小板功能、血小板...
...可疑药物是治疗本症的关键,处理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与药物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则基本相同,首先是停药,但化疗药物大多数都有骨髓抑制作用,很难找到无骨髓抑制作用的药物来代替。若有可能,可用分子结构与原来的药物无关而作用又相似的药物来代替引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