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基本理论_【中医宝典】

...人体本基是“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赫依属气,希拉属火,巴达干属土和水。 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动力。生命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赫依”在发挥作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4.html

蒙医方剂_【中医宝典】

...蒙医方剂一般由二味或数味药所组成。蒙医常用成药,很少开方。蒙药临床治疗根本原则也是辨证施治。配方分气味、性能二类。药物分主、辅、佐、使。一般成药有400余种。已知蒙医传统配方、单方、验方共有1500多首,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 蒙成药剂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8.html

蒙医内科学发展及基本病因剖析(1)_【中医宝典】

...随着蒙医学不断发展。蒙医内科也逐渐得到了完善,最早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该学科主要以研究“六基症”和脏腑病为主,它任务是研究和掌握疾病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以防治疾病一门重要学科。在蒙医各临床学科里占有重要位置,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99.html

卷六_《铜人针灸经》

...:似有缺、误,不通)、急痛,身隐疹,大小便不止。针入三分 阳跷二穴,在外髁前一寸、陷者宛宛中。治脚气,肾气,妇人血气。针入三分。(按:据《针灸资生经。卷一》云“《明堂》上经、有阳跷穴。而《铜人》无此穴。惟有申脉二穴,阳跷脉所出、在外踝下陷中...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7.html

《勉学堂针灸集成》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该书原名《勉学堂针灸集成》,共分四卷。该书卷一、卷二名《针灸集成》,卷三、卷四名《经穴详集》。 在该书中,作者以求实态度,引录了《内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等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论述精华,并在《铜人腧穴针灸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3.html

针灸文化--宋金元时期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医书《太平圣惠方》中。之后,于天圣年间,王惟一又奉敕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具,宋代针灸学朝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针灸腧穴国家标准,统一了腧穴归经、定位,规范了腧穴主治病症,成为当时针灸教育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78.html

蒙医用药习惯差异_【中医宝典】

...中、蒙医由于理论体系不同,实践经验有别,所以对药物认识和应用也就必然有所差异。许多常用药物,在两者医药理论体系中,其功效、主治、药用部位都可能差别很大。 在众多蒙药中有不少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只有蒙医习惯使用药物),约有140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681.html

蒙医治疗方法_正骨疗法_【中医宝典】

...蒙医正骨疗法是历代正骨医学家们所积累具有民族特色治疗各类骨折与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一系列病症疗法。其方法简炼、疗效明显。蒙医正骨术分整复固定、按摩、药浴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等6个步骤进行。有固定矫形器械和支架,如凸面青铜镜或银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23.html

蒙医形成与发展_【中医宝典】

...同国内各兄弟民族,特别是同汉、藏族之间往来更加密切,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家通商及文化交流也随之开始,蒙古族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蒙医传统疗法及临证用药、理论、实践等诸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17世纪以后,蒙医学家将藏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5.html

蒙医治疗方法_震脑术_【中医宝典】

...“震脑术”是蒙古民族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悠久历史一种专治脑震荡奇特疗法。具有取材容易、便于掌握、用之有效等特点。 治疗原理:随着临床经验积累和解剖知识进一步发展,蒙医震治脑震荡理论体系和手法渐趋完善。“震脑术”是以具有朴素辩证观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924.html

共找到854,1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