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古柏切《集韻》《韻會》《正韻》各額切,𠀤音隔。《說文》木長貌。《徐曰》樹高長枝爲格。 又至也。《書·堯典》格于上下。 又來也。《書·舜典》帝曰:格汝舜。 又感通。《書·說命》格于皇天。 又變革也。《書·益稷謨》格則承之庸之。 又...
...第二十证 阳证似阴歌 卷二 第二十一证 阴盛隔阳歌 第二十二证 阴阳易歌 第二十三证 伤寒歌 第二十四证 中风歌 第二十五证 伤寒见风脉中风见寒脉歌 第二十六证 热病中歌 第二十七证 五种温歌 第二十八证 三种湿歌 第二十九证 两种歌 第...
...阴阳是八纲辨证中的纲领,欲使外科疾病的辨证正确,首先必须辨清其阴阳属性,是阳证,还是阴证,治疗上也就不会发生原则性错误。《疡医大全》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善。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理中丸.用仲景云如鸡子黄大.昼夜投五六枚.继以五积散.数日愈.论曰.予见世医论伤寒.但称阴证阳证.盖仲景有三阴三阳.就一证中又有偏胜多寡.须是分明辩质.在何经络.方与证候相应.用药有准.且如太阴少阴.就阴证中.自有补泻.岂可止谓之阴证也哉....
...一 伤寒头疼又身热,便是阳证,不可服热药。伤寒传三阴、三阳共六经。内太阴病头不疼身不热,少阴病有反发热而无头疼,厥阴病有头疼而无发热,即是阳证,若医者妄投热药,决致死亡。一 伤寒当直攻毒瓦斯,不可补益。邪气在经络中,若随证攻之,三、四日痊...
...病证名。又称格阴。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心胸烦热,不恶寒反恶热,为欲近衣被,其实质为真热假寒。《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气太盛,阴气不能相荣也。不...
...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如:格登(走路时脚踏地的声音);格剌子(角落;偏僻的地方);格支支(物体断裂、撞击、摩擦的声音);格喳(木棍断裂声) 另见 gé (形声。从木,各声。本义:树木的长枝条) 同本义 [long branch] 格,...
...法,则无可生之理。若辍而不下,则邪热盛极,阴气极衰,脉息断绝,必不可救,似此之证,是下之亦死,不下亦死。医者至此,活人杀人,一弹指间,其不至手足失措者,几希矣。(《直格》云∶伤寒汗后,汗出不解,或反不汗,脉尚浮,白虎加苍术汤再解之。又按,...
...30。阳证身轻气高热,目睛了了面唇红,热烦口燥舌干渴,指甲红兮小便同。【注】阳证,谓阳热之证也。不论三阴、三阳,凡见是证者,均为阳热有余也。阳主动,故身轻也。阳气盛,故气高而喘也。阳主热,故口鼻气热也。阳主寤,故目睛了了而不眠也。目睛不了...
...伤寒喘急是其常.先论阳明及太阳.太阳无汗麻黄证.(仲景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又一证.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桂枝加浓朴杏子汤主之.又一证.下后不可便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