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中医只善于治疗慢性病,在救治急危重症时远远落后于西医,其实不然。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一部治疗许多急性病的经典。有的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发展,如“点舌治昏迷”就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 具体做法是:将紫雪丹、至宝丹、安宫...
...是邪客于胸中者也.脏结宜若可下.舌上苔滑者.则云不可攻也.是邪未全成热.犹带表寒故也.及其邪传为热.则舌之苔.不滑而涩也.经曰.伤寒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大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热耗津液.而...
...句容县豪子李姓.初得伤寒.手足冷.气上冲心.饥不欲食.脉紧而弦.予诊曰.厥阴悉具.脉有刑克.最忌舌卷囊缩.翌日卷舌而死.论曰.内经云.厥阴者肝也.肝者筋合之.筋者聚于阴器.络于舌本.厥阴之气.故舌卷而囊缩也....
...陈实功曰∶重舌,乃心火妄动发之,舌下又有一舌也。当以线针点刺患上,令出恶血,内服黄连泻心汤,外用冰硼散搽之。(《正宗》)冯鲁瞻曰∶重舌者,心脾有热也。盖心候舌而主血,然脾脉络于舌下,火土又子母也,有热即与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而近舌根,生...
...在中医望舌中病理苔色有4种: ⑴白苔:主表证,寒证。 ⑵黄苔:主热证,里证。 ⑶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 ⑷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及主寒盛。...
...作者:杨云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917年 上卷 临症以验舌为准统论 验舌分虚实法 验舌分阴阳法 验舌分脏腑配主方法 验舌决生死法 临症以验舌为准结语 下卷 方略 泻火清肝饮方 滋水生肝饮方 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十味...
...,法主附子、炮姜,急驱其阴,以回其阳,阳回则津回。据此则黑苔冷滑者,必无阳证,而黑苔干刺者,有阳证复有阴证矣。临症者可不慎欤?舌现人字纹,多因误投寒药所致,杨乘六治沈姓感症危甚,舌黑而枯,满舌遍裂人字纹,曰∶脉不必诊也。此肾气凑心,八味证也...
...陈实功曰∶重舌,乃心火妄动发之,舌下又有一舌也。当以线针点刺患上,令出恶血,内服黄连泻心汤,外用冰硼散搽之。(《正宗》)冯鲁瞻曰∶重舌者,心脾有热也。盖心候舌而主血,然脾脉络于舌下,火土又子母也,有热即与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而近舌根,生...
...如常者可治.舌缩不能伸不能言者不治.此伸缩之难易宜辨也.实渴则喜冷冻饮料.恣而无厌.虚渴则喜热饮.少与即止.此饮之寒热多少宜辨也.以上分别.最宜详细.而其尤要者.在兼脉与症.而察其虚实.施其补泻.他不具论.只如舌黑焦枯.或肿或刺.群工视之不辨...
...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与胃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