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也需要辨证论治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记者:对于“针灸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辨证论治”这一说法,您是怎么认为? 沙岩:针灸作为中医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其中辨病是对疾病整体本质和发病全过程病变规律认识;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94.html

水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水_查疾病_【疾病大全】

...[辨证论治] 1.脾虚水泛证:肢体浮肿,神疲乏力,面色觥白,食少,腹胀,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脉濡缓或弱。健脾利水。 2.肾阳虚水停证:肢体浮肿,形寒畏冷,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弱。补益...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PiShui251279.htm

吴大柱史安节公肺二经有痰火中焦有湿热流于膀胱为淋浊_《孙文垣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柱史安节公,肺二经有痰火,中焦有湿热,流于膀胱为淋浊,溲之前作痛,小便了而不了,脉左寸短弱,关弦大,右寸关滑,两尺洪大,六部皆数。法当先清上中二焦痰火,然后提清降浊,庶日后筋骨无疼痛之患。先与萆 厘清饮加山栀、黄柏、滑石服之,淋浊减半...

http://zhongyibaodian.com/sunwenyuanyian/668-9-23.html

湿热带下不可过用苦寒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少量,不独可以燥湿除秽,而且为治带引经药;加入香附以开郁散气,使湿热清,壅滞去,经络通,带下止,腹痛消,诸症愈。对于肾阳虚,湿盛为患者,可于方中加入荜澄茄、艾叶、羌活等,意在辛温除湿。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57.html

医圣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_【中医宝典】

...□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 医圣张仲景确立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诊疗模式。 张仲景出生于河南南阳。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百姓死亡惨重,张仲景弃官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光耀千秋经典之作《中国医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869.html

从清代中医眼科文献探讨眼科辨证论治特点_【中医宝典】

...摘要:清代前中期中医眼科文献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记载技术之进步,展现出中医眼科发展一个高峰。综观清代中医文献所载内容,中医治疗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清代眼科文献中医眼科辨证论治上展现出两个突出特点:应用金针拨障眼科手术技术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7.html

辨证论治十法融入中医病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赵法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髓和规矩、治疗学准绳与核心,体现于审证求因、审因辨证、据证立法、依法组方、权变加减、剂型合宜、途径最优、煎服用法、心理调适、饮食护理等环节,概称“辨证论治十法”。其中每一法对疗效都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57.html

肾病综合征辨证论治标证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 湿热为肾病患儿最常见兼夹证,础现于病程各阶段,尤多见于足量长期用激素或大量用温阳药之后。临证应区分上、中、下三焦湿热之不同。上焦湿热以皮肤疮毒为特征;中焦湿热以口黏口苦、脘闷纳差、苔黄腻为主症;下焦湿热则以小便频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55.html

毒蛇咬伤辨证论治_【中医宝典】

...□缪茂军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毒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和沿海一带,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外伤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夏季,故应该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肯定疗效。 火毒型:症见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斑疹隐隐,严重者形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859.html

经间期出血_【中医宝典】

...,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三、湿热 外感湿热之邪,或情志所伤,肝郁犯,水湿内生,湿热互结,于冲任,于纲组之时,阳气内动,引起湿热,迫血妄行,遂致出血;湿热随经血外泄·,冲任复宁,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再复发。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内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15.html

共找到888,1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