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卫生总微》建脾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卫生总微》:建脾膏【处方】丁香1两,藿香(去土)1两,人参(去芦)1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膏。【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泻。【用法用量】每用鸡头子大,粟米饮化服,...
...1丸,空腹时细嚼,用米饮汤送下。【摘录】《百一选方》卷二▼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一引《经验良方》:启脾丸【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干山药 莲肉各30克 山楂(蒸,去核)甘草(蜜炙)陈皮 泽泻各...
...(《素问·奇病篇》)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瘅,热病也。五气,五味之所化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故五味入胃,则津液在脾。脾属...
...目录 《百一》安脾散 《朱氏集验方》安脾散 《是斋百一选方》安脾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百一》卷二:安脾散【处方】高良姜1两(以百年壁上土2-3合敲碎,用水2碗煮干,薄切成片),南木香半现 ,草果(面裹煨,去壳)半两,胡椒半两,...
...目录 《医宗金鉴》益脾镇惊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宗金鉴》:益脾镇惊散【处方】人参4.5克 白术(土炒)茯苓各9克 朱砂2.4克 钩藤6克 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益脾清肝,镇惊安神。治小儿气弱受惊,致成泄泻,昼则惊惕,夜...
...冲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之会。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另说前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股神经,内侧为...
...目录 《医学六要》脾泻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六要》:脾泻丸【处方】人参 白术(土炒)白茯苓 山药 陈皮各30克 黄连(炒)15克 山楂15克 麦芽30克 肉豆蔻9克 泽泻30克【功能主治】治脾虚久泻。【用法用量】水煎服。【...
...目录 《会约》补阴益脾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会约》:补阴益脾汤【处方】白术2钱,陈皮1钱,山药1钱半,茯苓1钱2分,熟地3钱,当归2钱,甘草(炙)1钱,附子1钱半,干姜(炒)8分。【功能主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劳极伤脾,则食少...
...府舍、治疝癖.脾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厥气两乳.商丘、治脾虚令人不乐.(见肠鸣.千见吐.)三阴交、治脾病身重.(见腹胀.)予尝久患脾疼.服治脾药.反膨胀不得已.根据耆域方用面裹火炮蓬莪术末.水与酒醋煎服.立愈.已而告人.人亦云高良...
...《汤头歌诀》实脾汤(汤,《严氏》)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蔻附姜兼浓朴,虚寒阴水效堪夸。〔便利不渴而肿胀者,为阴水。茯苓、白术(土炒)、木瓜、甘草、木香、大腹皮、草豆蔻(煨)、附子(炒)、黑姜、浓朴(炒),加姜、枣煎。脾虚,补以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