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之辨证病案_【中医宝典】

...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也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方法。辨证论治是两个密切相联的步骤,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辨证为论治提供依据,要有效地治疗疾病,就要有一个正确的辨证。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伤寒论》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要求医生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8.html

主升清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升清,是根接的运输转化功能而言。“清”,泛指精微物质,因为脾气能将饮食的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它脏腑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这种运化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所谓“脾气主升”),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说“主升清”。如脾气不升...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53.htm

中气下陷(气虚下陷)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又称“脾气下陷”。是中气不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症状有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便意频数,小便淋沥等。多见于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09/977.htm

中医治疗胃病_【中医宝典】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变。透过舌象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胃病的治疗也是,舌苔变化确实能反应一些胃病的规律。 胃病患者如果仔细留意自己的舌苔,常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有的特别厚腻、有的发黑、有的发黄、有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07.html

开窍于口_脏腑功能及其关系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素问·金匮真言论》:「开窍于口,藏精于。」《灵枢·脉度篇》又说:「脾气通于口,和则口能知五穀矣。」说明脾脏的精气通于口,脾气功能正常,则舌能辨味。有病可以影响口味,如脾虚,多觉口中淡而无味;有湿热,常感到嘴里发甜....,这些...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pikaiqiaoyukou-2321.html

得了胃病该如何调理?_【中医宝典】

...仔细辨证后才能裁方。 其次,胃病的调理还要看气候、择时机。一般来说,胃病进补的最佳时机应在病情稳定和恢复期或者手术以后。此外,还应根据季节、气候来决定调理方案,如膏方进补,以冬令尤其是冬至前后为佳;其他调补则一年四季都可进行。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493.html

胃病重在自我调理_【中医宝典】

...春节前后都是胃病的多发时期。 侯鹏说,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上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人们精神和生活上带来的巨大压力,胃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胃病人们自身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胃病单纯靠吃药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034.html

病虚证鉴别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病虚证鉴别。证 候相同症不 症舌 象脉 象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尤甚、便溏肢倦、食少懒言、面色萎黄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缓弱脾阳虚腹痛喜暖喜按,肢冷尿少或肢体困重,或浮肿,或带下清稀舌淡胖苔白滑沉迟无力脾气下陷脘腹坠胀,或便意频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64.html

胃阳虚-胃病辨证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胃阳虚 胃阳虚证,是指胃中阳气不足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 喟脘胀满,疼痛谇胁,暖气频作,呃逆呕吐,食少嘈杂吞酸,郁闷不畅或烦躁易怒,舌苔薄黄,脉弦。 [分析] 本证是由胃气虚证发展而致。胃为阳土,主受纳腐熟水谷,今胃阳不足,虚生,阳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81.html

共找到789,6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