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于肾又络于心。脏腑与经络之间的“一脏多经”和“一经多脏”的关系,密切了人体的内在联系。由于脏腑之间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因此疾病也是互为传变的,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综上所述,中医脏象理论说明,脏腑之间不是孤立...
...①指音调。如宫、商、角、征、羽五音。②指闻诊方法之一,即听声音。包括病人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啼哭等方面的声音,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见《四诊抉微》)。③声音。《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
...肾,其华在发指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气。 【肾,其华在发】 《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其华在发。」“华”,有荣华外露之意。头发的营养虽然来源于血(所谓“发为血之余”),但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气。体内肾气的外部表现可从毛发上...
...病名。“格”是格拒,“关”是关闭。上见吐逆叫“格”;下见二便不通叫“关”。在上由于三焦之气不流通,寒遏胸中,饮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于热结下焦,津液干涸,气化障碍,故关闭。关格者,大小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
...关格即大小不通也。 【关格】 病名。“格”是格拒,“关”是关闭。上见吐逆叫“格”;下见二便不通叫“关”。在上由于三焦之气不流通,寒遏胸中,饮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于热结下焦,津液干涸,气化障碍,故关闭。关格者,大小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
...经络系统是中医独特的基础理论,经络和脏腑共同成为中医脏象理论的两大支柱,经络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经络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十二经络主要行于人体内脏及肢体头部,而奇经八脉则主要行于人体...
...望诊内容之一。苗窍,即表露迹象的孔窍。按照脏象学说:心的苗窍为舌,肺的苗窍为鼻,肝的苗窍为目,脾的苗窍为口唇,肾的苗窍为耳。因此,审察这些苗窍的异常变化有助于了解内脏的病变。例如:心火炽盛则舌绛;肺气将绝可见鼻翼煽动;巩膜黄染如橘子色,...
...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②选取,采用。《素问·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③针刺治疗。《灵枢·九针十二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素问·刺...
...长于南,阴收于西而藏于北。阳之方生则为春,三阳在上,故春之气温,既长则为夏,六阳在上,故夏之气热,阴之方收则为秋,三阴在上,故秋之气凉,既藏则为冬,六阴在上,故冬之气寒。天气一日而四周,将寒则凉,将热则温,故寒生东方之温,温生南方之热,热生...
...上气海也。〕臣使之官,〔主奉行君相之令,而布施气化。〕喜乐出焉;〔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包络代心行事者也。〕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胃之水谷,而厘清浊,水液渗于前,而糟粕归于后,故曰化物。〕大肠者,传导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