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产生实践基础_【中医宝典】

...丰富多彩治疗方法,具有明显东方文化特征。数千年来,在保证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过程中,中医药经受了医疗实践严格检验,并在这个严格检验过程中,创造了新经验,充实了与自己有益其他民族医疗经验,从而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包容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6.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脉诊——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一项灵敏、综合性生理信息,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和兴趣,已成为当前无创性检测方法开拓项目。”(《脉诊客观化研究概论介绍》)当代脉学专家寿小云教授今年六月份在贵报发表《脉诊钩玄》云:“脉象生理研究认为:支配血管舒缩血管运动神经纤维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古代脉法成就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多方面探求,基本上具备了有关脉-各个方而知识技术,在理论上亦做了轻深研究,并取得相当成就。 4、既有分析,又有综合,达到学术一定高度《内经》等书,一方面为脉诊有关问题从各个方面分析八微,记载了若干种脉诊方法和众多脉象名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4.html

中医脉象之迟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迟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脉象之一,它特征是脉跳动慢。在古医籍中就有所记述,如《内经》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寒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迟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脉象之一,它特征是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5.html

中医脉象之濡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濡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脉象,它是浮、细、无力几种条件综合体,所以古人有“水上浮沤”等形容,但这种规定到《脉经》才明确起来。 《脉经》以前,它可能就只是无力意思,如《内经》说春脉软弱招招,长夏脉软弱等等。仲景“辨脉法”中说:“阳脉浮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8.html

脉象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脉象为脉动应指形象。 【脉象】 脉动应指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情况、动势和缓和波动幅度等。根据这些征象分出脉象有数十种之多,较常用有“二十八脉”。临床上往往见到两种以上脉象综合,如浮数、沉细而迟等。脉象虽是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21.html

脉象仪_【中医宝典】

...(综合电)“把脉”是中医里很重要一种诊断方式,不过西方科学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透过观察脉搏跳动,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北京军区总医院有一名行医长达40年中医生,花了几年时间研究把脉原理,发明出一种“脉象仪”,用机器来完成把脉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089.html

正常脉象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正常脉象特点 正象脉象特点是:一息四至,闰以五至,相当于每分钟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寸关尺三部均可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点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1.胃 亦称胃气。表现为脉位不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68.html

各种脉象程度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各种脉象在实际表现时都有个程度问题。如前所述正常脉象都可以有浮沉、大小、力度大小等表现,当然这种变化在程度上是轻不能达到病脉程度。 而且是有条件,比如瘦人脉浮,肥人脉沉之类,不具备这些条件当然是不行。对于这种性质问题可以从《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2.html

脉象形成原理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心、脉与脉象关系 脉象是机体功能状态外在表现。心、脉是脉象形成主要脏器。心脏搏动是脉象形成动力,血脉为气血运行通道,两者是形成脉象必不可缺脏器。 (二)气血与脉象关系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基本物质。心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6.html

共找到858,1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