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术】

...自王叔和脉经而后.宋之崔嘉彦.明之李时珍.其诀皆盛行于世.然皆繁琐莫得其要领.仲景法.有最要一字诀曰缓.仲景云.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此名曰缓.缓则不疾不徐.以周行于营卫之间.无太过.亦无不及.因推及太过....

http://qihuangzhishu.com/725/15.htm

华氏学—中医的硬功夫......_【中医宝典】

...,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技巧和理论,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要领。最佳的办法是学生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有全面的提高。 华氏以诊病最为擅长,它吸取了很多名医名家的诊断精华,以为主,辅以舌,准确率很高,实践性很强。其诊病的准确率明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3.html

如何正确应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8.html

诸杂病生死候歌_《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生死.故不论病源.只论生死.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此篇大抵以病相应不应言生死.然亦不可专执.临病参考可也.如中恶腹胀紧细者生.浮大者死之类.下痢微小却为生.大浮洪无瘥日.下痢欲绝者不死.杂色恶...

http://qihuangzhishu.com/943/42.htm

手诊能代替吗?_【中医宝典】

...近些年来,随着生物全息学的发展,手掌诊病逐渐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掌纹掌色诊病,以方便直观,简单易学,受很多医学爱好者的青眯,手掌诊病的准确率在70%—80%,尤其是对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诊断率有很高的价值,与手诊相比较,既古老又神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71.html

小儿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妇人有妊歌_《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胎三月.但疾不散五月母.脉经曰.滑疾.重手按微者.胎已三月也.重手按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今改上句从脉经.以上论三月内有胎兆.然未知男女兆也.四月方可以别.故此以下乃分男女.分作两类乃明.左疾为男右为女.流利相通速来去....

http://qihuangzhishu.com/943/45.htm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为脉象诊察的方法。 【】 脉象诊察的方法。又称“切脉”、“按脉”或“持”。检查者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切按被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探查脉象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27.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完全达到。”对此观点,笔者却不能认同,特与陈先生商榷。 重视的重要性 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是千百年来中医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之一;“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是昔日人们对中医师擅长的描述。 “为医关键,医不察,则无以别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的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作为中医“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共找到420,1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