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之人迎气口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其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气口”。是以寸口关前一分之处分别为人迎与气口。并仿《黄帝内经》“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之意,以左之人迎外感之变,以右之气口内伤之变。此法自东垣侣用之后大行于世,对产生了很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4.html

二十八及主病之迟脉类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平缓,是有胃气一种表现。周学霆曰:"缓即为有神也",即指平脉缓和之象。二是势纵缓,缓怠无力。王冰曰:"缓谓纵缓,非动之迟缓也。" 临床意义:多由脾虚,气血不足,血脉失充,鼓动无力,或为湿邪困阻,阳气受遏,血行缓怠所致。 迟脉类其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15.html

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宗金鉴》则以左寸候心、膻中,右寸候肺、胸,左关候肝、胆、膈,右关候脾胃,两尺候两肾,左尺配小肠、膀胱,右尺配大肠,又以三部分候三焦。 关于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 遍诊法 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3.html

小儿基础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诊法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年龄与脉搏至数有直接关系,故持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0.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作为中医“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中医四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种形式诊察,或切或按,或触或叩,以获得辨证资料。切诊包括和触诊两个部分。 (一) 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50.html

经络与色学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色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诊法”、“色尺诊法”提出,虽然《内经》对色、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专论,但《内经》既然以经络为特点,在经络中色诊和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与关系相当密切,往往相提并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9.html

要领之察独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此推崇备至,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家纲领莫切于此”。 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刘河间所云:“不得独浮沉,独大小,独盛衰,独阴阳。须沉中有浮,浮中有沉,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盛中有衰,衰中有盛,...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1.html

中医师必须擅长——与陈清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胡心藻 湖北省监利县分盐镇渔场卫生室 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27日刊载陈清光先生《正确认识》一文,有感于陈先生对中医高度评价和认识误区分析。但陈先生在文中说:“较为精准地据断证是可遇不可求,我们不能也不应当苛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16.html

指法之其他指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指法。如《重订家直诀》中即载有“侧指法、挽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并一一作了说明。 其曰:“病者气口处骨肉不平,须用侧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侧置,须用挽指法;俯仰者,三指轻重相畸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6.html

共找到894,3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