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文过关-出自《老子他说》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这本书,是被逼写出来的。说到这里,有一段可叙的插曲。 自古以来,有一个关于老子的问题他晚年究竟到哪里去了?不知道。他死在哪里?不知道。在历史文献的资料上,只说他西度流沙,过了新疆以北,一直过了沙漠,到西域去了。究竟是往中东或者到印度去了...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0.html

老子他说》第十三章天下由来轻两臂_道家_【文学360】

...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 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优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 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所以说“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老子亦因此而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5.html

老子他说》第二章流水行云永不居_道家_【文学360】

...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 所谓“行不言之教”,是说万事以言教不如身教,光说不作,或作而后说,往往都是徒费唇舌而已。因此,如推崇道家、善学老子之教的司马子长(迁),在他的自序中,引用孔子之意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96.html

老子他说》第十六章静的妙用_道家_【文学360】

...,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虚”差不多等于佛家的“空”,有些道家丹经上干脆也用空,那是唐、宋以后丹书受了佛家影响的原故。 以往的道家只有“清”与“虚”两个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而“虚”则是象征那个...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40.html

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的学问。老子“你所说的,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43.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六章两臂重于天下_道家_【文学360】

...讲到身轻天下的说明,我们且看善于承继老子之学的庄子的发挥,最为清楚。《庄子·外篇》中的《让王篇》提到韩、魏相与争侵地,于华子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74.html

孔子故事容”游戏_儒家_【文学360】

...孔子故事容”游戏 孔丘六岁时的一天,正和隔壁的小朋友一起玩“容”的游戏。孔丘扮演相国,小朋友扮演国君。 阳光照在孔丘的脸上,但表情却很严肃,一本正经地对着同伴鞠躬。忽然“国君”从位置上跳了起来,指着孔丘的背后笑了起来,他正想说话,...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10.html

老子他说》第十章为政治国的哲学_道家_【文学360】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岂不是有意刁难,故弄玄虚吗? 其实,这句话的内涵,在《老子》本书第七十一章的全文,已经自作答案,不须我们另加发挥。 如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这就是说明真是...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1.html

老子到孙子-出自《老子他说》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如果搜罗广泛一点,也许可达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达到了数百万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而各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学的各家”。 例如某某研究老子的著作,便成了“某老子”;某某解释老子的著作,又成为“某家老子”;...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7.html

老子他说》第十章养气与修心_道家_【文学360】

...其次,从另一角度来讲,假如一个人能够做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也就差不多可使“营魄抱一”了。因为老子这句名言,却使后世人为了想达到“专气致柔”的效果,想尽种种方法,建立了许多门道。尤其到了近代,自有武当派张三丰的太极拳流行普及以来,到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0.html

共找到431,9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