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三十九章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说“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天得一以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1.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章评析

...苦闷。其实他唱出的是没落阶级的挽歌。并不是人们不了解他。而是历史抛弃了他。”(《老子新译》)张松如先生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历史却并没有冷落了他。单说先秦时期吧相传春秋时的叔向、墨翟,战国时的魏武侯、颜触,都曾称引过他的话;庄子则颂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3.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六章评析

...“致虚”必“守静”,因为“虚”是本体,而“静”则在于运用。司马迁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太史公自序》)这是很扼要的概括。“静”与“动”是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中,老子着重于“静”而不是“动”,也不否定“动”的作用。再说“归根...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四章评析

...有的学者在研究本章时这样写道老子经常讲退守、柔顺、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的手法。他对待起来造反的人民可是不客气,是敢于动刀杀人的。只是他看到用死来吓唬人没有用,所以才说出一句真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有些人为了掩盖老子敌视...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7.html

老子想尔注》在线阅读

...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以《道经》为后,创五斗米道,将老子奉为“太上老君”,为道教教祖,是为早期道教经典 《老子想尔注》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一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东汉末年,五斗米道以《五千文》为主要经典,《想尔注》便是米道祭酒宣讲《...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52.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五章评析

...干系,但并不能得出直接的结论。因为就老子的本意来讲,他绝对不是为迎合统治者的需要而提出一套愚民之术的。有的学者说“他是愿人与我同愚,泯除世上一切阶级,做到物我兼我的大平等,这样自可减少人间的许多龃龆纷争。”(张默生《老子》第60页)也有学者...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7.html

老子·道经·第二章解读

...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老子的价值观_道家_【文学360】

...一、无、道、德 老子的价值观由「无」、「道」、「德」三者所构成。 老子言「无」,尝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宇宙尚未形成,万物不会存在,故称「无」。天地初开,形成宇宙,故称「有」。「万物」由「有」所衍生,而「有」从「无」所衍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6.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评析

...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承认求学问,天天积累知识,越积累,知识越丰富。至于要认识宇宙变化的总规律或是认识宇宙的最后的根源,就不能靠积累知识,而要靠‘玄览’、‘静观’。他注重理性思维这一点是对的,指出认识总规律和认识个别的东西的方法应有所不同...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0.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评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说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0.html

共找到429,8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