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疾病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经 络 与 疾 病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王 寅 针灸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针灸经络学说的核心是十二经脉的存在。其发现有两种论点:1、众多的针刺穴位对同一种疾病有共同的主治作用,由这一类穴位的“点”逐步连成线,最后归纳成十二经脉。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9.html

经络的根结与标本_【中医宝典】

...1、意义: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它们的意义也相似。根者,本者,部位在,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者,标者,部位在上,皆为经气归结之所。四肢末端位置较低在下,其部位为“本”,为“根”,头、面、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0.html

经络学说的应用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属少阳经的可用柴胡。羌活、白芷、柴胡,不仅分别归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经,且能引他药归人上述各经而发挥治疗作用。此外,当前被广泛用于临床的针刺麻醉,以及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等治疗方法,都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进行的,并使经络学说得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5-6.html

经络学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籍以运行气血,营养机体,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经络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与中医学其他基础理论互相影响、互为补充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835.htm

杨永璇_一、重视经络,辨证施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之。”因此,杨氏认为经络学说是针灸临床治病的根据,在针灸临床上一定要十分强调经络理论。他常说:“脱离了经络,开口动手便错,针灸工作者也应如此,千万勿忘重视经络。”重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angyongxuan/581-3-1.html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5-1.html

经络是什么?_【中医宝典】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9.html

经络肢体病证_《中医内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参与其生理、病理活动,病理状态经络或因病邪侵犯,或因经络失养,或经络不畅而出现经络肢体病证。兹将其基本证候分述如下。·邪犯经络1.主要脉症肢体关节疼痛,酸楚,或肿胀,或麻木不仁,或挛急抽搐,或弛缓,痿软,舌苔薄或黄或白或腻,脉多浮、弦....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xue/76-9-0.html

保持腿脚经络畅通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古人有言:“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说明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勤于动脚、动腿,要经常活动,使腿脚的经络畅通。 步行是法宝 步行是惟一能坚持一生的有效锻炼方法,是一种最安全、最柔和的锻炼方式。步行锻炼有利于精神放松,...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60.html

经络通畅腿脚好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古人有言:“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说明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勤于动脚、动腿,要经常活动,使腿脚的经络畅通。 步行是法宝: 步行是惟一能坚持一生的有效锻炼方法,是一种最安全、最柔和的锻炼方式。步行锻炼有利于精神放松...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72.html

共找到229,1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