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兼答李彦坤医师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近来,笔者和余晖医师所作“冯世纶实录”系列文章,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有肯定,也不乏争鸣与意见。6月30日贵报刊登了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李彦坤医师对这些文章的看法,并提出“在第十五篇《痹痛病在厥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15.html

抽丝剥茧辨方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感。如本案中,病涉太阳、阳明、太阴、厥阴四病,一诊为太阴、阳明合病,二诊为厥阴病,三诊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等等,很难用传经理论去解释。冯世纶指出,“六经”本不是“经”,不能用“经络”、“脏腑”概念去理解,也就绝不存在“传经”之说。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978.html

眩晕案——阎艳丽运用经方治验(1)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水煎服,日1剂。药后,眩晕未再发作,继服4剂,诸症悉安。 按:眩晕一临床比较常见,《医学统旨》言:“眩者……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在《伤寒论》中为少阳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770.html

我的经方之路_【中医宝典】

...我的经方之路 我自八四进入安徽中医学院,一直酷爱中医,特别于经方由最初的课堂学习到临床实践,再由进修提高反复探求,共经历三个不同的时期.现将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如下,就教于广大同仁。 一 初学困惑期 因受家父影响,我一直对经方有着浓厚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8.html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经典”的魅力也许就在这细微的变化上。 学习他人经验要细致 在中国中医药报20107月5日4版头条《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同一方证,便干和便溏截然相反,而两种说法又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没有错。为什么?”如果从剂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汪受传医案——乳积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辽宁中医杂志,1986,(2):14] 汪受传医案——食积 患儿唐某,男,3岁。 【初诊日期】 19999月24日。 【主诉】 纳少伴腹胀3月余。 【现病史】 患儿近3月余纳少,腹胀,时有腹痛,问见呕吐食物,气味酸腥,大便尚调。患儿无发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10.html

读书与——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六)_【中医宝典】

...草菅人命。你要牢牢谨记!我的一生就是在读书与实践中度过的”。的确,读书与实践(),二者不可偏废,是学习中医必须终生坚守的原则。 学医之初,通常是先读书、背书,打下基础,然后,这是大多数医家走过的共同道路。张珍玉先生说:“背诵原著,学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8311.html

麻黄汤“守方”与“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麻黄可发”。流传年深月久,麻黄汤禁忌越多,如“热证不能用麻黄汤”,“盛夏不得用麻黄汤”,“江南不宜用麻黄汤”,“虚人不可用麻黄汤”等。议方时设置太多障碍,难怪时百无一用。以下数案讲的正是麻黄汤在“禁地”如何使用。 《经方杂谈》中有章次公...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184.html

选案精 按语明 评聂惠民《名医经方验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仲景法中之法,方外之方也。”注中既阐明哮喘遇寒劳怒而发的机理,亦晓以去麻黄之缘由,使人豁然开朗。须知,虽经方固有其精妙之处,应用之时亦当据取舍,不可按图索骥。 聂惠民之新著,博采古今之精案,资料丰富翔实,医案分类独创新法,所选医案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617.html

七成先心病患儿延误治疗_【中医宝典】

...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患儿接受治疗后,能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而如果不及时手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发育迟滞,反复发生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先心病还常常并发肺炎、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597.html

共找到299,44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