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校诂派学术研究内容_【中医宝典】

...——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二) 摘要:本文举例论述了皖派朴学家对《素问校诂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综合考证,将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医理等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运用到具体问题考证中。 《内经》是中医理论著作,但实质上又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46.html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_【黄帝内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关于一年四季将息调养之法,就其大要来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又因为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一,春季将息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天为天地俱生,万物欣欣向荣...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0.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形成_【中医宝典】

...“天元纪大论”等七篇。到了宋代,医官高保衡、林亿等对王冰补注整理素问》加以校正后刊行,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此版本流传至今。《灵枢》之名最早见于王冰所作《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在此之前,《灵枢》被称为《九卷》、《针经》,隋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70.html

素问直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素问直解》。九卷。清·高世栻注。刊于1695年。作者为张志聪学生,曾参与《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编注,深感《素问》一书注本虽多,但往往有“义意艰深”或“字句文义重复”,甚至于“以讹传讹”缺点,为了“直捷明白,可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0.htm

《黄帝内经》全文_【黄帝内经】

...》,又称“新校正”本《素问》。成为后世研究,注释《素问主要版本。 《九卷》一书传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了《针经》、《九墟》、《九灵》和《灵枢》等多种书名传本,但后来均已失传。南宋绍兴乙亥(1135年)史崧氏将家藏《灵枢》九卷重新校订,...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8.html

素问释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十卷。清·张琦注。刊于1829年。本书根据王冰注本素问》篇次,逐篇对原文重予注释。作者认为王冰旧注多“牵合附会”,故于注释中不取其说,主要参考黄元御《素灵微蕴》、章合节《素问阙疑》二书。其实张氏对王冰批评欠公允。本书贡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6.htm

素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91.htm

素问遗篇》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一卷。撰人佚名(一作北宋·刘温舒撰)。本书是唐以后人因《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篇,遂予托名写成。内容以论述运气学说中的前后升降、迁正退位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2.htm

养生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问》林亿新校正云:按,王冰不解所以名《素问》之义及《素问》之名起于何代。按,《隋书·经籍志》始有《素问》之名,《甲乙经》序,晋·皇甫谧之文巳云:《素问》论病精辩。王叔和,西晋人,撰《脉经》,云出《素问》、《针经》。汉·张仲景撰《伤寒卒...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23-1.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此版本流传至今。《灵枢》之名最早见于王冰所作《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在此之前,《灵枢》被称为《九卷》、《针经》,隋唐时期,还有《九灵》、《九墟》等名称。《灵枢》在较长时期内曾失传,直到北宋元祐年间,从高丽...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共找到853,4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