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自然法思想(道法自然)_道家_【文学360】

...揭示老子思想中的自由思想因子,并愿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道法自然”自然法思想 老子从探讨和思索宇宙本原、支配万物永恒法则入手,进而说明人类社会治理之道。老子“道”首先是作为宇宙万物本原最高实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4.html

第六章壮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概述_【中医宝典】

...群众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经验总结和升华,同时是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下逐渐发展形成,其理论体系属于朴素、宏观理论,是对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进行长期宏观观察结果,而不是现代实验研究结果,因此它形成不受现代实验条件和环境所制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20.html

中医现代化研究应与时代文化思想结合_【中医宝典】

...内核,又发展了中医药学,使中医学融入了现代科技成分。 综上所述,中医药学离不开现代社会文化背景,在改革开放文化环境之中,中医药学发展必须引进现代开放理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代社会改革开放、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71.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形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出现,标志着伤寒杂病论》。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素问》流传到唐代时已残缺不全。唐朝太仆王冰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增补了第七卷中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70.html

从西方重视补充医学谈老子“无为”思想_【中医宝典】

...了“补充医学”与“替代医学”以弥补目前诊疗手段不足。 而祖国医学以人为本,明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论点。从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出发,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又《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32.html

张栻教育思想

...根本教育思想。自隋唐立科举取士制度以后,学校便成了科举附庸,办学也就是为了科举取士。两宋官学弊端正表现在士子们“争驰功利之末”,以“异端空虚之说”为是,而以“事天保民之心”为非。张上述主张便是针对这种弊端而提出来。其一,他明确提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578.html

从张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内经》原文补充,是其独到用药经验,对后世临证遣药给予莫大启示,临床价值很高。故本文以寻求《内经》原意为基础,结合张元素用药,对五脏五味补泻理论进行阐发。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泽泻之咸以化水降火为补,而参、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中医美容基本理论_【中医宝典】

...中医美容学基本特色是继承中医学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作指导,总结和发展起来。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是内外环境统一性,机体各部统一性思想。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70.html

李东垣甘温除热思想浅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理论依据 东垣根据《内经》“阴虚则内热”理论,认为内伤脾胃所致诸病,多见热象。其甘温除热思想即是基于内伤发热理论提出。《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云:“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阴火独盛。”内伤所致虚热,李东垣称之为“阴火”。阴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16.html

支遁禅学思想意义

...支遁作为魏晋时期中国佛教代表人物,其思想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由于多种原因,学术界对支遁佛学思想研究多集中在他“即色论”、“逍遥论”和西方净土思想等方面,对其禅学思想研究却相对薄弱,这也影响到对支遁佛学思想及其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403.html

共找到853,97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