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的起源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史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诸如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等等,都各有所据,又各有所偏。医学的起源,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所能解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7.html

序一_《医学指归》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于兴为,以活人为志,江淮间足迹殆遍。性谦慎,好施予,乐于为善。内行尤淳笃,事二亲克孝。遇病且贫者就医,必赠以药。虽大寒暑,治病弗辍。兼以其暇成《医学指归》一书,俾后之学医者识经络原委焉。夫以所见于君者如彼,所闻于人者如此,其孝而好善也,信...

http://qihuangzhishu.com/843/2.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宝典】

...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8.html

中医历史-中国医学通史简编_【中医宝典】

...则各不相同,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59.html

宋_《古今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帝亲制序,赐名《太平圣惠方》,刊布天下。□德州人,徙居洛阳,。淳化中,从兄自正游京师,以鸣,俱受医官,累迁翰林副。□开封府以鸣,征太医院。仁宗不豫,侍御数药不效。希诊∶针心下胞络可立愈。左右为不可。诸黄门以身试无害,遂进针,帝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3-13.html

方论(三十五)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弘治成化时。少为诸生。因不第褫缝掖。往娥眉诸山访。升庵杨太史称之。真隐世传道也。通二卷,特其土苴云耳。(医学入门)〔陈氏(谏)荩斋要〕明志十五卷 存韩廉序略。陈氏故。在宋高宗时。以获效。有宫扇之赐。后敝。易之以木。杭人以木扇...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15.htm

方论(三十七)_《中国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之。所着有医方积验。岁大 。倡行糜粥。有以负赋告者。为贷钱焚券。人德之。牟御史廉其行。表其庐。儒修相业。年八十余卒。〔彭氏(浩)杂病正传〕未见〔性〕未见〔孙氏(橹)医学大成〕未见〔活命秘诀〕未见〔吴氏(嗣昌)医学〕未见按上五书。见于...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19.htm

自序_《原》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余家事医学,历七世于兹矣。忆自入塾受书时,略明句读,先君子即授以医家言,命与四子书并读。尝谓而不读书,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且为人子而不知亦非孝也。爰为寿棠立程课,朝而儒,夕而,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虽习举子,未尝或忘,家慈又体...

http://qihuangzhishu.com/713/4.htm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宝典】

...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的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史界、科技史界历来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中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8.html

元_《古今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积力久,居束垣门下十余年,尽得其妙。着有《卫生宝鉴》二十四卷行世。□号蒙斋,图述《伤寒指掌》。□洛阳人,少举进士,不第,遂医学。洞彻玄机,活人甚多,所着《伤寒类证》、《订活人书》及《针经》。□燕京人,甚精,尤神于脉。年七十时,有老妪居...

http://qihuangzhishu.com/336/28.htm

共找到202,2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