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来,河北与江南各地风俗言语之影响不同。颜氏家训书证篇所云:“也、是、、已、及助字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改之。”今诸本中南本详而北本略,详者如傅、范本,如此每句下有“也”字,略者如...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9.html

七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当与仙部并收。老子信契篇“安可以为善”,与怨(音冤)协。 右景龙碑本分不明(“无德司彻”句下空一格,似分章),四十字,敦煌本、河、王本同,傅、范本四十一字。河上本题“任契七十九”。王本题“七十九”,范本题“和大怨七十九”。...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5.html

四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连言,均其证也。此当据张本改。”今案:释名释言语:“名,明也。”“名”与“明”音义通,不必改字。又“不为”,河上本、姚孟俯本作“无为”,以上“不行”“不见”二连证之,作“不为”是。 「音韵」此江氏韵读:户、下韵(鱼部),牖、道韵(幽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3.html

老子·道经·评析

...本章继前几而深入阐述有关修身的问题。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有关修身、善性、为学、治国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一的解释...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1.html

老子·道经·评析

...本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道”,即继续阐述“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的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它空虚幽深...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6.html

_《开元释教录》

...目不坠经序。总则胜集之时足徵列传。述则伊人之风可见。并钻析内经研镜外籍(云云) 出三藏记集卷第一(第一卷撰缘记第二至诠名录六至十二总经序十三至十五述列传) 集三藏缘记第一(出大智度论) 诵律五百罗汉出三藏记第二菩萨处胎经出八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286.html

_《法苑珠林》

...阿修罗王捉食其月。于刹那顷暂捉还放。是故立名。罗□罗可喜端正。诸人见者莫不欢悦。肤体黄白如真金色。然其头项犹如伞盖。其鼻高隆犹如鹦鹉。两臂修佣下垂过膝。一切肢无有缺减。诸根完具莫不充备。 胎难部如佛本行经云。其罗□罗如来出家六年已后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307.html

第一 壮医理论的萌芽_民族中医壮医_【中医宝典】

...,使壮医们对人体解剖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有了较明确的概念,尤其对骨骼、气血、五脏六腑都有相应的叫法(内容详见第二),并认识了这些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从而使壮医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病因病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148.html

老子·道经·评析

...这一之后,再一次歌颂天地。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生存,从而真正地体现道。老子赞美天地,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既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8.html

第二病因病机_【中医宝典】

...气同步,使三气不能同步而致病。 中医认为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疠疫、饮食(包括饮食不、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逸、外伤、痰饮、淤血。主要病机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49.html

共找到274,4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