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会年会(AASLD)上公布的GLOBE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拉米夫定相比,替比夫定(Telbivudine)能更快、更强地抑制乙肝病毒,而且具有更高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早期、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可降低慢性乙肝...
...允许它在市场流通。反应停虽曾导致千万新生儿畸型,但它却是抗麻疯病的首选药,仍允许在医药市场流通。(二)药品疗效判定标准评价一个药物是否有效并不难难的是有效率空间多大选择不同,诊断的依据不一,药物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而差别极大。比如,国内对肿瘤...
...方法往往是动物模型与经典的蛋白酶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结合。这种方法已经用于研究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在不同癌细胞模型(例如Rip1-Tag2实验鼠胰岛肿瘤模型)中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这一工具非常适合于鉴定和确认潜在的蛋白酶靶标。一些蛋白酶底物最近...
...干扰与比较方法对比比例误差回收二、实验方法的评价(一)重复性试验目的在于考察候选方法的随机误差,重复性试验的方法是对同一材料分成数份试验样品,进行多次分析测定。⒈试验形式与方法 ①批内重复性试验:可以用同一份标本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按规定的...
...临床医生申请一个(组)生化实验室检验项目,不外乎要求提供以下的信息:⒈对疾病的诊断;⒉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发展;⒊监测疾病的进程,对治疗的反映提供指导,掌握药物的浓度与副作用;⒋并发症的监测;⒌筛选病例-职业病、危险人群、流行病区疾病的...
...中国回回医学的发展,相伴于中阿医药交流。中阿医药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当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之交流日益频繁,据史料记载张骞曾到达大宛(即今之中亚费尔干纳)、大月氏(即今之阿富汗北部)、大夏(即今之阿姆河南)、康居...
...血流进入肾脏,因而易产生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二)肾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表面积大 两侧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面积约1.5m2,能直接接触血流中药物成分,易产生肾毒性。如药物成分与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或半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产生基底膜的免疫...
...体重标准与评价标准体重(kg):①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身高(cm)-100(女) ② 北方人=(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身高cm-150)×0.6+48...
...但是动物和初期临床研究已证明,FDG—PET可用于晚期雄性激素无关性疾病的评价,对Gleason评分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高的病人,检查肿瘤有无活动性骨与软组织转移,及雄性激素阻断和采用新化疗治疗后的应答评价等可能有用。对于转移...
...元些反应,表示药物没有进入皮肤。以上试验说明:1.根据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原理,利用直流电能将药物离子经完整皮肤导入体内。2.由直流电导入体内的药物保持原有的药理性质。3.阳离子只能从阳极导入,阴离子只能从阴极导入。(二) 药物导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