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枣甘汤临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正合苓桂术甘汤病机,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患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977.html

秦汉时期医史研究和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史记·仓公传主体部分,是取材于淳于意答诏实录,选用了淳于意往日诊病簿记——“诊籍”中的25则医案。其中既有成功经验,也记载有失误、死亡案例。所病人有王公贵族,也有贫民奴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0-5.html

桂枝茯苓丸方证特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桂枝茯苓丸又名夺命丹(妇人大全良方)、催生汤(济阴纲目),源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本方可以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主治下焦瘀血妇人癥病,即“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067.html

瘰证_三因极病证方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未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从本引末,可使衰去,针之灸之,敷之角之,从其所因,宣通本脏,皆有成法。千金又有决死生,反其目,视其中,有赤脉从上下贯瞳子,见脉,岁死;见脉半,岁半死;二脉,二岁死;三脉,三岁死,赤脉不下贯瞳子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yinjiyibingzhengfanglun/627-19-1.html

首灵动而神妙经方——真武汤方证浅探与临床发挥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刚,故名真武。取此名方者,所以少阴水气为患也。”(伤寒论附翼·卷下)对方中芍药作用,诸家注释多为“抑附子刚燥之性”,黄元御曰:“附子温癸水之寒,芍药清乙木之风,生姜降浊而止呕,苓、术燥土而泄湿也。”(伤寒悬解·卷十一语破解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632.html

医学典籍整理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伤寒论。全篇文字不多,语言简洁,条理分明,方证全面,即使作为种学习伤寒论工具书也很有价值。 4、从治法入手研究伤寒论医家 此派医家强调探索张仲景治病立法依据。代表医家有尤在泾与钱潢。事实上,二人对法定义理解不同,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4.html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问题深化研究。此后,诸医家多本着不拘泥注释,而求古人意理所在,联系实际予以发挥态度对待内经,建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理论学产。重视临床实际研究,应用内经已在金元时期成为种崇尚医风。刘完素素问宣明论是这样,张元素...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3.html

我国最大方书_【中医宝典】

...多年前成书内经中列有13张方子。到了汉代张仲景写了本外台秘要,载6000余首。宋代政府编纂了方书,叫太平圣惠方,全书载16834首。宋代另方书和剂局方,载788首。元代宫廷中药局成方配本御药院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38.html

黑豆酒——(脚气)_【中医宝典】

...(圣济总录) 【配方】黑豆(炒)二升。 【制法】上一味,以酒斗浸,密复瓶口,经三宿。 【主治】脚气 弱,头目眩冒筋急。 【用法】随性饮,常令酒力相续。 说明:普济同上。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361.html

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_【中医宝典】

...1994,P217 ⑨黄煌中医十大类,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P67 ⑩张文钊腹诊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P133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2.html

共找到1,117,5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