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人。著名的针灸学医家和脉学医家,其著作有脉经伤寒论等。 【生平】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一说今山东省邹县人。据针灸甲乙序称王叔和是“近代太医令”,表明王叔和皇庸谧生活年代相当靠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所著针灸甲乙记载周身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和针灸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详载了354个穴名...

http://qihuangzhishu.com/93/7.htm

铜人腧穴针灸针灸铜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是十分审慎的,堪称我国针灸史上继晋唐之后的又一次总结。 铜人腧穴针灸编成以后,宋仁宗认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复令创铸铜人为式。”于是,王惟一等人科学计算,精密设计,于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成功地铸造了两具一般人身等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92.html

医学家传记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自此立志学医,终于习览经方,遂臻其妙。”(皇甫针灸甲乙·林亿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对此,他不无感慨地说:“若不精通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无以济之,此因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6.html

针灸从何而来_针灸常识_【中医宝典】

...的时间很接近,所以把医疗器材标准化的功劳同时归在这两位帝王名上是说得通的(据针灸甲乙作者皇甫在其史学著作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之都是今淮阳,而黄帝曾都于曲阜,这两个都城都在鲁西豫东地区)。查三皇五帝年表(另见本百科词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290.html

黄帝明堂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上取五输穴的原则也时令有关,这也符合“明堂”的特点。自黄帝明堂用“明堂”二字命名起,月令相关“明堂”渐渐成为针灸腧穴书的代称,以致“明堂”成为针灸腧穴的代名词。 【传本源流】 在中国,黄帝明堂原书最晚在宋代就已经佚失,但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2.html

中国医籍通考著录医籍作者考辨_【中医宝典】

...魏志·东平王徽传裴松之注云:曹翕入晋封廪丘公,撰解寒 食散方皇甫所撰并行于世。显然七录著录的皇甫曹翕论寒食散方二卷正是裴松之所说的曹氏皇甫氏著述并行于世者。据笔者考证,曹氏皇甫氏的寒食散理论观点完全不同,皇甫不可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6.html

汤液奠定伤寒论基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据传作者为商之伊尹,故又名伊尹汤液汤液梁·陶弘景后失传,是以隋书经籍志未加著录。 皇甫针灸甲乙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伤寒论序亦称伤寒论源于汤液:“夫...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52.html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的经验,扩大了腧穴的主治功用,进一步完善了穴主治理论,增强了腧穴的临证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较早的医籍相比,在腧穴主治方面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原书共为三卷,现早已亡佚。公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8.html

铜人针灸在线阅读

...铜人针灸,针灸著作。七卷。此书虽冠“铜人”之名,实“铜人”无涉。系元代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九的全文,析分为卷一-六,另附针灸禁忌一卷。原书成于唐代,作者已无可考。书中记载了一些常用要穴的针治经验,并附十二幅腧穴图。...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00.html

共找到589,7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