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灵枢》,亦称《九卷》、《针经》...
...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汉代《淮南子》谓:“良医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仲景也把“治未病”者称为“上工”,充分强调防病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皇甫谧的《甲乙经》、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寿世保元》,清代曹慈山的《老老恒言》与唐千顷...
...颈针疗法,是指针刺颈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颈部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灵枢》经脉、经筋、经别及《难经》中均有论述,如“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足阳明之别……上络头项”;足太阳经别“从膂上出于项”;手...
...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器以道术深远,使人赍璧帛,~聘顺,欲以为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韩顺》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迅速,成就显著。其中,以葛洪《肘后备急方》和陈延之《小品方》较为突出。 在葛洪前,王叔和首倡灸治疗,其所著《脉经》,即提出“灸百壮”之说。 皇甫谧对灸治疗的发展,亦作出评著贡献。《甲乙经》对施灸壮数,一般每次为3~5壮,其中,头、面、颈、肩...
...治疗,其所著《脉经》,即提出“灸百壮”之说。皇甫谧对灸治疗的发展,亦作出评著贡献。《甲乙经》对施灸壮数,一般每次为3~5壮,其中,头、面、颈、肩、背等处,多为灸3壮;脑、腋、腹部,多为灸5壮;最少者为井穴,只灸1壮;最多者为大椎穴等,灸9壮;...
...指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方:办法,做法,技巧。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土有常产,俗有旧风;~,物以群分。 ◎晋·皇甫谧《三都赋》序...
...积肉如山,列脯如林。形容穷奢极侈。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夏》:“以人架车,肉山脯林,以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余人。”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据传作者为商之伊尹,故又名《伊尹汤液》。《汤液经法》梁·陶弘景后失传,是以《隋书经籍志》未加著录。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伤寒论序》亦称《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夫《...
...《太平御览》卷八二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帝 羿 有窮氏 從 吴賀 北遊。 賀 使 羿 射雀左目,誤中右目。 羿 俯首而愧,終身不忘。”后以“羿氏舛射”谓高才亦有失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 羿氏 舛射, 東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