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产地』南方各省均产。『采收季节』春秋季采挖。『炮制方法』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半小时,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入筐内,复盖湿布,润透取出,切直片2厘厚,晒干或烘干。『用量』3~6克。『贮存』...
...治风痹肿,筋急展转易常处方。白蔹(半两) 附子(六铢)上二味治下筛,酒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身中热行为候十日便觉。...
...得金气,故味苦辛、甘、平,微寒,无毒。苦则泄,辛则散,甘则缓,寒则除热,故主敷散痈肿疽疮火毒,散结止痛之要药也。若痈疽已溃,不宜服,以其性寒也。白蔹反乌头散结气,止疼,治女子阴肿,乃系外科要药,敷背痈疔肿神丹。...
...肝胆之郁热也。白蔹苦寒疏利,入肝胆之经,散结滞而清郁热。其诸主治,消瘰疬,平痔漏,清赤目,止血痢,除酒皻,灭粉刺,理痈肿,收带浊,解女子阴中肿痛。...
...治风湿挛不可屈伸方。白蔹 薏苡仁 芍药 桂心 酸枣仁 牛膝 干姜 甘草(各一升) 附子(三枚)上九味 咀,以淳酒二斗渍一宿,微火煎三沸,每服一升,日三,扶杖起行。不耐酒五合。(《翼方》有车前子。)...
...苦甘辛微寒,小毒。反乌附。解野狼毒毒。《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带下赤白。发明 白蔹性寒。解毒,敷肿疡疮有解散之功,以其味辛也。但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本经》治目赤、惊痫、温...
...白芨根 白蔹根 白芦根 白茅根 白前根 白茄根 白扇根 白藓根 百部根 百脉根 斑庄根 板蓝根 北豆根 参果根 草犀根 冲洞根 樗根皮 樗根散 川楝根 捶胡根 椿根皮 椿木根 大蓟根 东行根 独行根 断根方 二根茶 二根丸 粉葛根 父陛根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又《廣韻》根,柢也。《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又《博雅》始也。 又天根星也...
...(形声。从木,艮( 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root] 根,木株也。——《说文》 蔓根为根,直根为柢。——《说文通训定声》 根深,则视久。——《韩非子·解老》 是谓深根、固柢。——《老子》 有根...
...目录 《中华本草》香根芹根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华本草》:香根芹根 【拼音名】Xiān?? Gēn Qín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香根芹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orhiza aristata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