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铜人(清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乾隆十年,清政府下令奖励大型医学著作医宗金鉴编写人员每人一个小铜人。当时编纂的官员及医生共有80人之多。此具铜人系发给参编人员之一 ——福海的奖品。 乾隆十年(1745),清政府下令奖励大型医学著作医宗金鉴编写人员每人一个小铜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44.html

卷三_铜人针灸

...头目眩,目涩。针入三分。(按:针灸资生。卷一铜人有上关、下关各二穴。素问亦同。但明堂上、下,有上关而无下关。惟上有前关穴。又不下关穴。同在上关之下。恐别自是。前关穴一名太阳穴。理风赤眼、头痛、目眩涩等疾,不可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4.html

经外奇穴_腧穴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铜人腧穴针灸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续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新...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jingwaiqixue-1210.html

甄权甄权针明堂人形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唐太宗授他为“朝散大夫”,并赐他寿杖衣物。 【著作成就】 甄氏一生著述颇多,绘有明堂人形一卷;撰有三卷、针方脉诀赋各一卷、药性论四卷。可惜这些著作均已亡佚,只有部分内容可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95.html

国都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_【中医宝典】

...是当时集大成者。 4. 发展针灸并规范针灸穴位 公元1023~1032年,宋仁宗赵祯接受惟一的建议,命其创铸针灸铜人两尊,并著成铜人腧穴针灸3卷,使针灸穴位得以统一和规范。 另外大力兴办医学教育并实行禁巫兴医。 北宋政府的这一系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02.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家有较大影响,至今针灸临床和科研仍以十四为主进行研究。(二)针灸著作针灸医家针灸专作尚存世者有:金·何若愚子午,今有残卷;子午流注针三卷,何若愚撰、阎明广注;金大定时补注之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并闲邪聩叟撰之针灸避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7.htm

急症针灸的简史现状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承泣穴“目眦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铜人腧穴针灸•卷三)。所以,在临证时应不断提高针刺技术,以适应救治需要。如鸠尾穴,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不宜灸刺,铜人腧穴针灸记载该穴可治心风、惊痫、发癫、喉痹等急症,但指出“此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27.html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谧所著针灸甲乙记载周身穴名349个,除论述了腧穴的定位、主治、配伍、操作要领外,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为腧穴学理论和针灸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定,撰写了铜人腧穴针灸,详载了354个穴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3-1.html

绪 言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北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公元1026年),当时曾刻在两块石碑上,树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公元一0二七年,王氏还创造了两座针灸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公元1601年)汇集历代诸家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1-0.html

卷六_铜人针灸

...节后陷者中,动应手”。疗腋下瘰癧,痹疼、屈伸不得,风痹疼,疰病。针入三分。禁灸。 巨虚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足阳明太阳(按:误。据针灸甲乙,应是“大肠”)合。针入八分。主大肠气不足,偏风、腰腿脚不遂、不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07.html

共找到599,0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