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脉详细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论点是一致。 一、脉诊男女胎孕法在确定为妊娠之后,进一步确定其所妊孕者系男是女,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很重要。兹将诊脉以定男女之说约略归纳之有如下六种: 1、左痰为男,左疾为女说晋·王叔和脉经卷九·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脉法证第一日:“妇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6.html

舌诊与脉诊发展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程度是无容置疑,在诊断上尚看不出明显结合关系。 张仲景之后,舌诊发展仍然是缓慢,而脉学却得到突飞猛进发展。首先是脉经出现,将脉学推向了空前水平,大大地提高了脉学在诊断上地位。脉经作者王叔和是西晋人,曾做过太医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诊法(一)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上晋王叔和撰。纂岐伯华佗等论脉要诀。吕复曰。脉经十卷。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本诸内经素问九灵。及扁鹊仲景元化之说。裒次而成。实医门之龟鉴。诊切之指。自与近代仿托钤诀者不同。历岁既深。传授不一。各秘所藏。互有得失。至宋秘阁林亿等。始考证谬妄。颇...

http://qihuangzhishu.com/485/35.htm

变蒸学说_中医儿科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脉经诸病源候论等医籍关于变蒸记载认为:小儿自初生起,32日一变,64日变且蒸,10变5蒸,历320日,小蒸完毕;小蒸以后是大蒸,大蒸共3次,第1、2次各64日,第3次为128日。合计576日,变蒸完毕。小儿变蒸时,机体脏腑功能逐步...

http://qihuangzhishu.com/79/18.htm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书”。王叔和与张仲景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关于张仲景文字记载。王叔和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1-0.html

中医脉象之革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干金冀以革为牢之语。按千金方脉经相同而干金翼就改正为牢脉了。说明孙思邈氏晚年著翼方改正了这个错误,王叔和是深通仲景之学,他原著脉经是不会以牢为革,再证明千金要方已缘这种错误,说明问题出在王叔和以后孙思邈以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0.html

欲产脉(离经脉)详细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呢?据多数医家认为:以浮数散乱或沉细而滑者为多,这种离经之脉,因系一时性变化,故晋·王叔和脉经认为是:“但离经者,不病也。”离经之脉归纳起来,约有如下四种: 1、脉浮浮脉形成主要是血气沸腾在表,脉管充盈所致。妇人临产脉之所以浮,与挣...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14.html

督脉为病_奇经八脉考

...防风、荆芥、细辛、藳本、黄连、大黄、附子、乌头、苍耳之类。 张仲景金匮云:脊强者,五痓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瘛瘲。诸药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穴。 又曰:痓家脉, 而弦直上下行。 王叔和脉经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34.html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书”。王叔和与张仲景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留下了最早关于张仲景文字记载。王叔和脉经序里说:“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鹊之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之后,该书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受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03/1.htm

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抄本_丹医秘授古脉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研究院1962年5月11日]分经候脉法(周潜川大夫报告)一、分经候脉之由来古人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王叔和脉经,高阳生脉诀是我国较早两部脉学专著。在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4-0.html

共找到1,085,2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