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观择药_【中医宝典】

...“”是中医学诊断病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有“乃心之苗、胃之镜、脾之外候”的说法。中医学理论认为:心、肝、脾、胃、肾的经脉,皆通于。舌尖属心肺,中属脾胃,两边属肝胆,舌根属肾。 这些相应部位的细微变化,可以反映出相关脏腑的内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5976.html

对四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对症状的观察和描述细致人微。如望诊中“审神气的存亡,可知病的死生;察色的泽天,形态的常变,可别病的轻重浅深(中医诊断学讲义);对于面色的望诊,以及耳、鼻、口唇、牙齿和小儿指纹的望诊,是十分细致的,是其他医学所不及的。 几千年来,祖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8.html

名家“大话”中医现代化_【中医宝典】

...中医现代化离不开以现代科学手段来整理和发扬祖国医学,只要用客观的指标来说明中医的疗效,来说明中医的作用机理,是能够得到国际医学界肯定的。中医现代化势必要与现代医学科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但我们也应当注意,现在中医药研究中有一种倾向,就是动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912.html

以病机为核心 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理论,审证求机即是采用取象比类的思辨方法,通过辨析疾病内在病变的外在表现,把握疾病的本质,获得辨证的结论。因此,倡导以病机为核心、以病机证素为单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从病机层次解析中医辨证过程,符合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认识过程,使复杂证候简约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293.html

临症千万不能丢_【中医宝典】

...症状均消失。我从这件事深刻体会到,治病毒中医有办法,脉不敢丢,而且当后来我再次研读到《灵枢·刺篇》时,发现该病症状与心热、肝热相似,但又不全是,而且通过我的切身体验,感觉到《刺篇》整理凌乱和资料堆砌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在该篇基础之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8.html

触诊、腹_【中医宝典】

...」 过去,对中医的诊断手段只谈望、闻、问、切四大。对腹有的根本漏而不谈,有的虽提及、也只聊聊数语带过。其实,中医的腹源远流长,它源始于先秦时期,《内经》中即已总结和奠定了腹理论和框架;东汉张仲景在所著的《牡蛎汤等腹证;又如心下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26.html

浅论《伤寒论》的自愈机理_【中医宝典】

...2001,10:101~103. [2] 付景华,徐岩春.中医学科学原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43. [3] 陆广莘.中医的辨证论治原理[A]. 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学术论文汇编,1997∶23~29. 常州市德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3.html

蒙医闻_【中医宝典】

...蒙医学中的闻与中医学的不同,它专指听声音的变化来认识疾病,而把嗅气味诊病叫做嗅。 听的内容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声音变化。根据蒙医的理论,发声主要依赖赫依的活动,经过肺、气管、喉、、齿、唇、鼻等器官的作用而产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88.html

中医崇倡“治未病”_【中医宝典】

...”的思想,要求医者在准(辨证准)、精(用药精)、廉(价格廉)、便(使用方便)上下工夫、做文章。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 关键词: 中医不可或缺 属于“四”中的“望”,因为舌头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96.html

中医药抗癌存在问题与研究发展思路_【中医宝典】

...,但又必须要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支实践。解决作用机理科学表述问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阐述中医药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法理论的飞跃,从而整体上推动中医肿瘤临床实践的发展。中医肿瘤学认识主要是在西医传入我国之前独立形成和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244.html

共找到404,3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