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也称血小板凝血活性测定。血小板第3因子是血小板膜的磷脂成分之一,是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因子。它的有效性下降,将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利用白陶土复钙世间法:凝血时间不超过5秒。 延长: ...
...血栓调节蛋白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巨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凝血酶活化蛋白C的辅助因子。测定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0.82~1.13;(发色底物法) 20~35。(放射免疫法) 升高...
...血栓调节蛋白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巨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合成,广泛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是凝血酶活化蛋白C的辅助因子。测定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升高:见于糖尿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心肌梗死、...
...例子是血液中丙酮酸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干扰,由于反应体系中含有大量乳酸脱氢酶和NADH,可与丙酮酸反应消耗NADH,引起340nm处吸亮度下降,假如将此NADH下降也算为ALT活性将引起误差。其它如红细胞中腺苷酸激酶(AK)对CK测定的...
...磷酸甘油酸激酶是血液红细胞的一种转移酶。 (1)习惯单位:320±36.1U/g Hb(±s) 9280±1047U/10)12 BRC(±s) 109±12.3U/ml RBC(±s) (2)法定单位:20.64±2.33mU/mol ...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也称血小板凝血活性测定。血小板第3因子是血小板膜的磷脂成分之一,是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因子。它的有效性下降,将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延长: 见于先天性第3因子缺乏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肝硬化、...
...抗链球菌激酶试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链激酶,此酶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链球菌激酶(antistreptokinase,ASK)抗体。 <1∶80。 (1)急性风湿热或风心病风湿活动期,ASK效价可显著升高。有报道显示,血清ASK...
...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激酶,活化的磷酸化酶激酶进一步使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b磷酸化转变为有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a(图4?0),最终结果是抑制糖原生成,促进糖原分解,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使血糖浓度升高,肌糖原分解用于肌肉收缩...
...补体具有溶解靶细胞、促进吞噬、参与炎症反应等功能,同时补体还在免疫调节、清除免疫复合物、稳定机体内环境、参与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起关键性作用。总补体活性和单个补体成分含量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总补体的测定主要...
...菌新种(Nocardia jinanensis sp.nov.)。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扩大发酵,发酵滤液用型号为7.5×60厘米的X-5大孔树脂柱粗提取,50%和80%丙酮洗脱,分部收集并测定生物活性。活性部分合并浓缩后,经型号为3.5×30...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