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温病学之门径――评《温病正宗》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传染病,用药十分猛烈。而一般温病用药则相对缓和,所以有实践意义。 总之,他的观点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代表性,也是研究温病学说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此外,书中辑摘各家之说,分门别类,加以评述,并汇列各种温病名目,采集各家治法,以定去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18.html

温病真理之探源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论疾诊尺》曰∶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玉版论要》曰∶病温虚甚死。此则温病之命名,及其诊候之法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热论》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

http://qihuangzhishu.com/723/6.htm

《归砚录》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一)故人沈君辛甫,端恪公曾孙也。尝病吴鞠通混疫于温,余谓不但此也。其条辨首列曰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凡九项,似无遗义,而不自知其题旨未清也。夫冬伤于寒至春而发者,曰温病;夏至后发...

http://qihuangzhishu.com/723/26.htm

安全使用中草药有了指南_【中医宝典】

...本报讯(记者马骏)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负责的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卫生技术合作项目“中草药安全用药指南”历时两年,于近日完成。WHO西太区官员来京听取了课题汇报。课题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文图解常用中药用药安全性指南》,该书对200...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810.html

温病少阴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刘××,二十五岁,于季春得温病。 【病因】 自正二月间,心中恒觉发热,懒于饮食,喜坐房阴乘凉,薄受外感,遂成温病。 【证候】 初得病时,延近处医者延医,阅七八日病势益剧,精神昏愦,闭目蜷卧,似睡非睡,懒于言语,咽喉微疼,...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60.html

温病辩_《伤寒六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问曰∶伤寒温病何以脉辩?答曰∶温病于冬时感寒所得也,至春变为温病耳。伤寒汗下不愈而过经,其证尚在而不除者,亦温病也。经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随其经之所在而取之。如太阳证,头疼恶寒,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浮者,太阳病温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liushu/700-7-13.html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有五,有温病,有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9.htm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伤寒、温病之治法始异而终同。至其病之所受,则皆在于足经而兼及于手经。乃今之论寒温者,恒谓伤寒入足经不入手经,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夫人之手足十二经原相贯通,谓伤寒入足经不入手经者,固为差谬,至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尤属荒唐。何以言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22.html

温病_《伤寒大白》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内经》以冬月天寒,人伤而即病者,名伤寒。若伤而不即病,寒邪郁而成热,至春而病者,名温病。《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同言太阳病,以不渴恶寒名伤寒,以渴而不恶寒者,名温病。然则《内经》所云,明温病之原,仲景所云,别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682/87.htm

【中医学堂】近代名医治温病_【中医宝典】

...#e#   近代名医治疗温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思路清晰,方药精炼,使之临证,每起沉疴。若将这些宝贵经验用于非典的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今采撷数位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医家经验,阐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张锡纯(1860~1933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57.html

共找到8,5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