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凝集试验检查结果_检查项目_【疾病大全】

...1961年Weil-Felix发现变形杆菌OX19与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矶山斑疹伤寒病原体有共同抗原;OXK与恙虫病病原体有共同抗原,可以用变形杆菌OX19菌液代替普氏立克次体作血清学试验,用于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同时以3种菌液做...

http://jb39.com/jiancha/LiKeCiTiNingJiShiYan274351.htm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心力衰竭、抗休克,辅以必要的氧气吸入。 (二)预后 近年来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属轻型,加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病死率大幅度下降。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PuShiLiKeCiShiTiFeiYan260201.htm

疾病的时间分布_《流行病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常春季高发;花粉热多发生在春夏之交;脑出血多发生于冬季;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在11月~1月3~4月两个高峰;黑色素瘤常在夏季多发,与强烈阳光照射有关。季节性发病的特点曾用来鉴别不同病种。过去许多研究者都认为美国的地方性斑疹伤寒与欧洲的虱传斑...

http://qihuangzhishu.com/948/10.htm

疾病的时间分布_《流行病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常春季高发;花粉热多发生在春夏之交;脑出血多发生于冬季;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在11月~1月3~4月两个高峰;黑色素瘤常在夏季多发,与强烈阳光照射有关。季节性发病的特点曾用来鉴别不同病种。过去许多研究者都认为美国的地方性斑疹伤寒与欧洲的虱传斑...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xingbingxue/948-4-4.html

诊断与防治_《医学微生物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阳性反应。(二)防治原则预防立克次体重点应针对中间宿主及储存宿(节肢动物)加以控制消灭。讲究卫生,消灭体虱有望根绝流行性斑疹伤寒;灭鼠、杀灭媒介节肢动物个人预防是防止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热、斑点热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斑疹伤寒已基本控制,...

http://qihuangzhishu.com/963/196.htm

总则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丙类传染病是...

http://qihuangzhishu.com/966/482.htm

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_《预防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血吸虫病、利什曼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兔热病、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家禽野禽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鹦鹉热、空肠弯曲菌肠炎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流行病学意义,主要取决于人与动物的接触机会与密切程度,且与动物的种类密度...

http://qihuangzhishu.com/960/240.htm

斑疹伤寒的病原_【中医宝典】

...斑疹伤寒伤寒不一样,可这两种疾病经常被混淆。斑疹伤寒病人的高热可持续两周,并伴有皮疹出血点。 1903年,夏尔·尼科勒担任北非突尼斯巴斯德研究所主任。在他研究斑疹伤寒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时,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病人进入医院之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9704.html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_传染病_【中医宝典】

...临床表现 一般可分为典型轻型两种,另有复发型斑疹伤寒。 (一)典型潜伏期5~21天,平均为10~12天。少数患者有2~3日的前驱症状,如疲乏、头痛、头晕、畏寒、低热等。大多起病急骤,伴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005.html

地方性甲状腺肿_地方性甲状腺肿症状、治疗预防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是甲状腺肿的一种。甲状腺肿按地区分布可分为地方性散发性两种。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一个地区存在特定的环境致甲状腺肿因素(主要是碘缺乏),因此,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发生了...

http://jb39.com/jibing/DiFangXingJiaZhuangXianZhong261517.htm

共找到685,5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