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阴不足论”等,论诊断者,有“涩脉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等;论治则者,有“治病必求其本论”、“大病不守禁忌论”等;论具体病证者,有“痛风论”、“疟论”等;论具体方药者,有“脾约丸论”、“石膏论”等。另外,还有其他杂论数篇。 在...
...侵入,才会有内邪滋生,这可能就是《内经》“虚邪”的含义所在。可以说虚是病的前提,而不是病本身。到病已形成时,其要还在于邪。因此许叔微在《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后,补充了一句“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治疗时不仅要审病求因,更要治病求本。病...
...正是导致中医不被普遍接受,不被广泛运用于治疗的群众基础。其直接后果是一些中医能够治愈的疾病至今仍被说成绝症,中医的确切疗效仍不被某些权威部门所肯定。 当然,这里所说的中医指的是真正继承了传统的理法方药的中医,而不是用中药治病西医诊断的所谓...
...告诫曰:治病必求其本,本着以气血为本,肝肾为纲原则,抓住血常不足、气常有余、血每有瘀、气亦常虚;肝病明虚实,肾虚辨阴阳之基本病理及辨证特征,则临床灼然,而治妇人之病,思过半矣。...
...中医如果真能辨证准确用药恰当,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甚至治愈的目的。但中医真正的治病原理却很难被现代社会中缺乏传统思维方式的人们所理解。甚至很多学中医的人也是停留于用西医理论理解中医的浅表层面。 中医的独特与高明之处在于:四诊八纲的辩证方法...
...”,针对病源,审因论治,即“治病必求其本”也。“本”如找到,数诊之后,必见疗效,即便原来症状也自好转。有时病人把一些次要症状提出切不可舍本逐末,改弦易辙而必需守法不更,略加增损以治兼证,坚持下去方可收效,否则动辄更法改方为离其本,病情易见...
...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
...谈中医治病所求之“本” 宋兰 (一九九O年二月)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本”之含义,古人论述繁杂,概而言之,为疾病的根本性的实质,不专指病原,而是包括病因病机。明代张景岳以阴阳总括病之“本”,如《中医内科学,第一版,...
...,使之达到“阴平阳密,精神乃治”的目的,这也正是中药治病的根本法则。清朝医家徐灵胎曾说: “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景岳全书,类经》中也记载: (1‘药以...
...《素问·至真要大论》:「求其属也。」这个“属”指证候与治法的联系。辨别病人的一系列症状属于那一个脏的证候,从而确定治法。例如:病人怕冷,手足凉,腰脊痠痛,阳萎早泄,苔淡白,脉沉细。使用一般的温热药没有效果,经周分析,知道这是肾阳虚,应该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