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最早中医的理论典籍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8.html

论《黄帝内经》身体观范式(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是生命整体。《黄帝内经》的身体观有以下四个范式。 以气为根本的身体 气,原本是文化哲学概念。在哲学意义,它具有物质含义。正因为如此,医家把它作为建构中医学理论的工具。医学家们认为,人的身体是由气构成的,人的身体功能也是气,形成了以气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006.html

内经》谈影响情志的十种因素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对情志活动的影响。 手厥阴、足少阴影响情志 关于经络与情志的关系,《内经》从情志损伤经络和经络导致情志异常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素问·痿论》说:“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指出情志过极可以损伤胞络,从病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44.html

清浊是《内经》的基本概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各条经脉血与气的比例,孰多孰少,“皆有大数”,都可通过一定手段检测获得。文中提到的“血之清浊”,是《内经》作者经常使用的学术语言。 《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六腑里的“水谷浊物”就像泥沙俱下的江河一样浑浊不清,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173.html

内经》论精神情志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过恐则伤肾,因此《内经》调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调控不良情绪。 郁闷大怒:《内经》非常重视大怒对人体的伤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使人薄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若有所大怒,气而不下,积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1.html

《黄帝内经》的由来_医药典故_【中医宝典】

...之丘”,又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熊,又名“有熊氏”。他战胜了蚩尤以后,成来天子,“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称“黄帝”。本书假托黄帝一问,医学家岐伯一答的形式来论述,因此冠以“黄帝”二字。 《黄帝内经》现分为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0993.html

世界最早的医学_【中医宝典】

...学生入学后,必须先学《素问》、《新修本草》等做教科书。但这些医学的规模、范围、形式都还不能正式列入医学校。世界所谓最早的医学校是萨勒诺医学校,在11世纪成立的。这所医学校不但年代比唐"太医署"晚了500多年,而且它的组织,规模等方面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37.html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以短期。”这虽然有些机械,但可以反映出古人诊脉在时间和至数是有要求的。至于正常韵脉形在《内经》中亦有所反映,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切脉动静而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7.html

近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医史文献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of Lutcmal Classic. In: Firstvolume of Three Three Medical Book:Haongzhou,1924.俞樾《内经辨言》(《三三医书》第一集,1924年杭州排印),胡澍撰《黄帝内经素问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6.html

素问》在线阅读

...脉变》、《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 《黄帝内经素问》与《灵枢经》同为《黄帝内经》之组成部分,而《黄帝内经》则是现存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素问序: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79.html

共找到310,2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