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小块组织,用两块玻片将标本压碎,自然干燥、甲醛固定,再用Wright或Giemsa 染色镜检。在大单核细胞浆的囊性间隙区内可见Donovan小体,为园形或卵园形,大小1-2μm,其荚膜被染成围绕于细菌的一嗜酸性致密区带,因染色质浓集于...
...成的超螺旋称为DNA的三级结构。真核生物中,DNA与组蛋白形成核小体结构时,存在着负超螺旋。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RNA包括mRNA、hnRNA...
...狼疮因子(lupus erythematosus factor),与其相应的自身抗原即细胞核内的DNA-组蛋白复合物发生反应,导致趋化因子释放,吸引白细胞,白细胞受ANA作用,细胞核胀大,失去染色质结构,核膜溶解,形成游离小体,小体含有各种...
...炎症细胞(淋巴细胞、个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此期持续约1个月。2.增生期 亦称为肉芽肿期(granulomatous phase ),其特点是形成具有疾病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对本病...
...周围神经节偶有病变。病理变化包括神经细胞损害和炎症反应两方面。神经细胞损害表现为胞质的尼氏小体和染色质的溶解,直至细胞完全坏死消失。炎症反应包括局灶性和血管周围的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伴有中性粒细胞,导致功能暂时丧失。恢复期,炎症消退...
...出现血红蛋白,显示浆老核幼。这种细胞增大、胞核大、染色质疏松的现象,称之为巨幼变。依其成熟程度分为巨原、巨早幼、巨中幼和巨晚幼四期,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总数可达30~50%。粒细胞系统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亦可见巨幼变。巨核细胞中出现核分叶...
...细胞核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而发生破裂,可由核固缩裂解成碎皮而来。 (3)核溶解:由非特异性DNA酶和蛋白酶激活分解核DNA和核蛋白所致,核染色质嗜碱性下降,死亡细胞核在1~2天内将完全消失。...
...)1.中性分叶粒细胞 2.淋巴细胞 3.血小板 4.巨血小板注: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大的偏多血红蛋白饱满.中性分叶粒细胞较大,核分叶趋势偏多(核右移)。图6—9 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骨髓象注:原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细胞数增加,胞体增大,胞核染色质...
...囊性间隙区内可见Donovan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1-2μ m,其荚膜被染成围绕于细菌的一嗜酸性致密区带,因染色质浓集于两极,故看上去象一个闭合别针。特征性的单核细胞直径为25-90μm,内有许多含Donovan小体的囊性区。...
...,染色质颗粒结构不清,出现液化空泡进一步发展核边不清,染色质呈淡蓝支雾状,核体积增大变形,最后胞质完全溶解消失,剩下肿胀的淡蓝染色裸核亦逐渐溶解消失(图19-4)。2.固缩性退变:可能与细胞器和染色质脱水有关,表现为整个细胞变小,固缩变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