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二间、三间两穴的合称。《针灸指南·标幽赋》:“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杨继洲注:“两间者,二间、三间也;两商者,少商、商阳也;两井者,天井、肩井也。言六穴相依而分别于手之两支也。”...
...经外穴名。见《针灸大成》卷十。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距大陵穴约0.5寸。主治惊风抽搐,小便不通,高热神昏,心痛以及风湿性心脏病等。直刺0.3-0.5寸。小儿亦可用指掐之。...
...肺,与肺互为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②推拿部位名。出《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称大肠侧、大肠筋,位于食指拇侧边缘一线,主治泄泻、痢疾。《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则谓位于食指远端指骨的腹面...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布有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及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主治臀股麻木,腰脊疼痛,及急性腰部扭挫伤,...
...针刺的分部,指皮肉浅层。《难经·七十难》:“初内(纳)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以浅部为皮肤、血脉,与心肺相应;深部为筋骨,与肾肝相应。意见与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肾主骨的说法相通。《针灸大成》:“刺阳部者,从其...
...北宋王惟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公元1026年),当时曾刻在两块石碑上,树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公元一0二七年,王氏还创造了两座针灸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公元1601年)汇集历代诸家学说...
...北宋王惟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公元1026年),当时曾刻在两块石碑上,树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公元一0二七年,王氏还创造了两座针灸铜人,为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公元1601年)汇集历代诸家学说...
...以益其不足为补,所以称为随;逆着经气以损夺其有余为泻,所以称为迎。疾病的产生往往是阴阳失调的缘故,所以针刺调气也必须以阴阳为基础,以人体内外表里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对阴阳的盛衰进行调治。这与《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
...咳嗽、咯痰减少,气促已消,行走活动自如。 80岁的谢伯10年前曾患中风,现已基本痊愈,时有头晕不适发作。医生根据他的情况,从谷雨至立夏期间对其定期进行救治。医生解释说,“眩晕”为中风先兆之证候,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载有“春交夏时,夏交春...
...注、时穴开阖的重要性。明代高武著的《针灸聚英》,对井、荥、输、经、合的主治和补虚泻实论述详明;李梴编的《医学入门》也记载有气血流注及流注时日开穴的内容;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也把子午流注针法作为主要篇章来论述;特别是徐凤著的《针灸大全》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