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疾疟痢吐泻伤寒之类。杂病不与。〔陈氏(孔硕)伤寒泻痢方〕书录解题一卷 佚陈振孙曰。直龙图阁长乐陈孔硕肤仲撰。〔吴氏(敏修)伤寒辨疑论〕佚许衡序曰。先朝国医吴敏修着伤寒辨疑论。实得仲景伤寒之要。先生犹子璋辞后独有其书。顷尝幸得而详读之。概见...
...酸即败之渐也。故凡病吞酸者,多见饮食不诀,自食有不快,必渐至中满痞膈泄泻等证,岂非脾气不强、胃脘阳虚之病,而犹认为火,能无误乎。(《景岳》)噫气虚实 嗳气者,即《内经》之所谓噫也。此实脾胃之气滞,起自中焦而出于上焦,故经曰上走心为噫也。凡人...
...有附益处。要之据证定方。毫无通变。使后学习之。宁无所误耶。〔李氏(辰拱)伤寒集成方法〕佚亡名氏胎产救急方序曰。延年李辰拱。壮岁游三山。获从仁斋杨先生游。气味相投。因以伤寒总括见授。且语之曰。治杂病有方。治伤寒有法。一既通。其余可触类而长矣。...
...心腹胀痛,口不 能言者,服二丸立瘥。《伤寒杂病论》九痛丸附子三两 狼毒四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一两右六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
...脏腑辩证为准则,灵活地运用于外感伤寒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据统计,《伤寒论》收载方剂113首(其中禹余粮丸有名无方,故实为112首),《金匮要略》收载方剂262首,除去二书重复者,实得269首。《伤寒论》中的方剂可分为十二类,如桂枝汤类19方,...
...《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种。本书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
...《九日感赋》是作者1896年婚后初来湘潭不久而作。秋瑾远嫁他乡,离开了亲人,在佳节之时,心情格外地苦闷。九月九日她在堂上插上了茱萸,她在窗下提笔给妹妹写诗;她对菊遣闷饮酒;她登楼远望故居。但这一切都使她因更加怀念当初的欢乐生活,而愁肠“郁...
...,否则易消耗营养,影响第二年开花。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九里香枯叶病,可于早春喷70%托布津1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为害嫩枝叶。 【性状】性状鉴别 (1)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4mm,表面深绿色。质韧,...
...吐血止,而后嗽中血出如线,引胁下时痛,日渐羸瘦,此由悲忧伤肺。肺主气而血随气,伤则血无所主,故始则暴去,后随病而上下。脉缓小可治,细数加急者不治。(《鸡峰》)热壅于肺能嗽血,久嗽损肺亦能嗽血。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损于肺者难治,已久...
...作者:? 朝代:? 年份:? 《仁斋直指》序 卷之一\总论 五脏所主论 五脏病证虚实论 诸阴诸阳论 血营气卫论 脉病逆顺论 男女气血则一论 问病论 论《易简方论》 附∶原脉论(出《保命集》) 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附∶十二经脉歌 火...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