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及骨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骨病。目前,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痛和骨折直接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 ...
...(一)发病原因 ABPA大部分病例是由于对曲菌高度过敏所致,特别是对熏烟曲菌过敏,但临床上对白色念珠菌、蠕虫孢子、月状弯孢霉等免疫反应得各种临床表现。 (二)发病机制 ABPA是机体对曲霉抗原的过敏反应,主要的不是病原体直接引起组织损伤。...
...药物性损害的机制如下: 1、肾血管收缩和肾血流量减少: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PGE2 等生成减少,因而肾血管扩张作用减弱,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肾功能轻度损伤、脱水、肝功能不完全等情况下,易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但...
...这些发现为内毒素性休克中氧化氮活性同心肌抑制相关联的可能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研究人员研究了以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性休克豚鼠中氧化氮同心肌抑制相关联的可能机制。 在内毒素性休克的动物模型中,科学家们检测到血浆中硝酸盐浓度和乳头肌中3,5-环化...
...所以能协调,就是因为中枢内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如果中枢抑制受到破坏,则反射活动就不可能协调。例如,用士的宁破坏脊髓抑制活动后,任何一个微弱刺激会导致四肢出现强烈的痉挛性收缩,失去了反射活动的协调性。根据中枢抑制产生机制的不同,抑制可分为...
...562细胞24小时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3%、37.50%、56.67%、62.50%,抑制程度随ActD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研究还发现,sal可能通过多种机制或作用靶点发挥作用。由于ActD是一种RNA合成的抑制剂,从其对肿瘤细胞生长...
...化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但它有助于加强医生对药物作用的理解。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从药理学角度来说,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of action)要从细胞功能方面去探索。1.理化反应 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甘露醇在...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科研人员在对苗族习用药材金铁锁的有效部位——总皂苷实验研究发现,金铁锁总皂苷(TSPT)具有良好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用,并认为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心率失常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产生机制复杂,且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中使用的西药,普遍存在安全性欠佳的问题。因此,研发既可有效抑制心率失常,同时副作用又较小的药物,成为国际上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 在"第二届抗...
...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 专家告诉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月经期后往往滴虫行阴道炎病情会加重,采用口服避孕药后,阴道滴虫转阴,此与激素对阴道上皮产生影响,使受体的补体发生改变,导致上皮更易受滴虫侵害。所以认清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抑制滴虫性阴道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